学院动态
【媒体视角-人力资源报】牦牛冬季育肥不要愁 “组团式”帮扶解民忧
时间:2023-04-03点击次数:作者:审稿:宋三多

(人力资源报报道链接:https://www.sohu.com/a/661048892_607174

(学校新闻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133/71645.htm

3月19日-23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肉牛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左之才教授,携团队成员任志华教授、郭红瑞副教授、赵洪文副研究员、闫利军副研究员、姜雅慧、张潆一行赴甘孜州新龙县、色达县、道孚县等地,就饲草种植、牦牛品种复壮筛选、饲养与营养、疾病防控等开展“专家组团—产业链式”帮扶工作。

在新龙县,专家们一行前往新龙县牦牛产业集群拉日马镇国营牧场和银多乡阿色二村集体牧场,就牧场的饲草料种植与加工、牦牛养殖、越冬及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调研与技术指导。在甘孜州林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龙县青贮饲料加工厂,闫利军对新龙县青贮玉米种植情况以及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进行了指导。期间,专家们还与相关部门举行了专题座谈会,明确将围绕新龙县牦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尽快确定项目实施示范基地、示范技术,同时还将开展新龙县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事宜。

“你仔细看,这牛的粪便里面有肠黏膜,牛有肠炎自然长得慢!”3月21日,专家一行来到色达县牛满园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对冬季育肥牦牛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问诊把脉”,左之才在认真观察育肥牛的粪便后,认真给养殖场技术人员分析起了原因。通过观察牦牛采食情况及料槽剩余草料情况,左之才说:“粗饲料和精饲料混合不均匀,导致适口性不好。粗饲料在上面,牦牛会多吃沉积在下面适口性好的精饲料而导致消化不良或酸中毒。”此外,任志华还针对犊牛圈舍卫生,就如何诊治牦牛饲草料霉菌毒素中毒等提出了指导,并就养殖过程中易出现应激、消化不良等疾病,给犊牛试喂了新研发的“抗应激、促消化”的肉牛牦牛专用压缩饼干。

3月22日,专家们在色达县牛多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科技帮扶时,发现该牧场存在牦牛冬季育肥效果不佳效益差的问题。“TMR混合料粗饲料轧得太短太细,对瘤胃刺激度差,会导致反刍减少,采食量下降,粪便偏干等问题。”经过仔细查看,专家们针对青贮饲料加工存储、酒糟堆存等问题提出了建议,郭红瑞则针对营养代谢病提出了建议。在色达云端牧业有限公司牧场,专家们针对该公司的牦牛养殖“放养+补饲”模式,饲草料贮存、补饲情况以及牦牛健康状况等进行了指导。

“你们入场消毒池,可以不这么深,但要加长一些,要把进出汽车的轮胎滚过后整圈消毒才能起到效果。”3月23日,左之才一行前往甲斯孔乡集体牧场进行实地调研时,对消毒池建设、设施设备、场舍建设布局、圈舍修建、饲养管理以及经营模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与甲斯孔乡乡长格绒降泽就集体牧场经营模式交换了想法建议,表示将继续为甲斯孔乡集体牧场的发展提供新思考,持续打造“牦牛要下山、牦牛肉要进城、牦牛产业要增效”的产业技术支撑服务模式。

据了解,自今年2月以来,“双带头人”工作室党支部书记左之才教授、四川肉牛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马晓平副教授、胡延春教授等开展了大量一线帮扶工作。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技术服务团等,积极开展“走基层送技术、助产业兴农村”活动,将肉牛牦牛产业技术送到生产第一线,有力推动全面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