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至1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聚焦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返家乡实践团队踏上了一段意义深远的红色之旅。团队成员们先后参观了抚顺雷锋纪念馆、李一氓故居、赵一曼故居、渡江战役纪念馆、简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英雄墙以及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旨在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让青年学子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抚顺雷锋纪念馆
1月23日上午,成都简阳市鹿鸣动物医院内,一场宣讲调研活动吸引了众多动物爱好者的目光。萌宠心语团队志愿者曾馨颐深入医院,和现场16位宠物医生、宠物主人以及动物保护热心人士共同探讨动物关爱话题,引发热烈反响。 活动伊始,曾馨颐以鹿鸣动物医院住院动物结合PPT开启了萌宠健康知识的宣讲,共讲解了有关宠物的日常饮食、运动锻炼和疾病预防三个方面。在饮食方面,曾馨颐详细介绍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品种宠物的营养
为深刻领悟红色精神,传承并赓续红色基因,1月20日至1月31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返家乡”实践小分队前往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通过实地参观纪念馆和遗址等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地点,队员们了解了红色故事,领悟了红色内涵,并进行了红色文化的实地调研与社交平台的积极宣传。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团队首先明确了社会实践的目的,确定了调研地点,同时进行了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1月16日至2月2日,动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桑田新象・“医”路践行第四分队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生态文明保护的主题开展了宣讲和调研。实践活动旨在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核心要义及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重大举措与显著成效,为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凝聚共识与力量。 1月16日,13名实践队员根据自身的优势特长进行了合理分工。20日宣讲活动开始,内容主要包括核心内容解读
1月25日至2月3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学生实践团队“八仙过海队”开展了以“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动员身边的群众参与实践队的线上宣讲,并各自前往家乡的红色纪念馆进行参访,发掘红色文化,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 此次实践活动首先进行了以“发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线上宣讲。共计53人参与了此次宣讲,其中包括实践队的8名成员。宣讲伊始,实践队队长余凤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风险。青力“乡”传队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实地考察为主、线上汇报为辅的方式展开了为期15天的寒假社会实践。 实践活动于1月19日正式开始。活动前期,团队成员蒋雨佳、高圆、毛昱哲、阳青融展开对部分地区的线下实地考察。蒋雨佳来到重庆市渝北区民俗文化村,参观了巴渝民俗博物馆、民居大院、观音古庙和节孝牌坊,了解了古代巴蜀
“空腹为食,病则为药。”药食同源文化的流行有助于推动古老中医药融入现代社会,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探锁乡邻·药匙先行”团队成员通过返乡调研深入挖掘药食同源这一伟大宝库,以电子绘本的新媒体形式传承和宣传中医药文化,尽青年力量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觅药食同源,悟瑰宝价值 1月12日,热爱中医药文化的团队成员以药食同源冬季系列为目标,开展了深入调研。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整理和参考文献
1月11日至23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6名学子,利用寒假走进身边红色基地,开启了红色文化探寻之旅。成员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对红色文化的热忱,立志传承红色基因。 徐灿踏入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了抗美援朝文物展。她驻足凝视着满墙的志愿军奔赴战场的照片,仔细阅读文字介绍。展柜中的破旧棉衣和斑驳武器令她感慨万分,她踱步观看,记录文物信息,还参与馆内问答,凭借积累的知识收获了纪念品。 1月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然二者若独存其一,孰悲乎?”为深入探讨当代青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提升青年学子在智慧与勇气间的辩证认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辩论队于1月15日起开展以辩论为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辩题为“徒有智慧/勇气更可悲”,动物医学院第二分队的成员与管理学院的优秀辩手齐聚一堂展开辩论,以缜密的逻辑与激昂的陈词带来思维的碰撞。 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1月16日起,第二分队成员便开始大量收集
1月29日至2月8日期间,氨基酸小分队通过线上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在新春佳节之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基层消防检查,同时深入展开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农业方面的红色宣传活动。 “强农兴农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对全国涉农高校的殷切希望。小队成员不忘初心,以“三杨”精神等红色精神为引领,回顾川农大的光辉红色历史,进行分享讨论。小队成员通过本次讨论会振奋了精神,加深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认知
四川农业大学“医路生花”团队利用寒假时间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制作动物医学专业宣传视频的形式,旨在向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展示动物医学专业的独特魅力,提升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动物医学领域。 动物医学专业,不仅关系着万千动物的健康福祉,还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平衡维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不少人对其存在误解,常认为该专业仅仅是给宠物看病,就业面比较狭窄。“医路生花”团队
在1月下旬的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一支名为红星调研队的“返家乡”寒假实践小队,积极开展了以“红色基因的认知、传承实践及态度”为主题的社区调研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红色基因的理解,更为新时代红色基因的活化传承提供了青年视角的实践方案、贡献了青春力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红星调研队“返家乡”实践团队利用寒假时间,围绕红色基因的传承
为深入了解人类与宠物关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动物医学院组织建设与发展中心部分成员参与了由动物医学院标本馆牵头的“萌宠心语·冬日暖情”线上微课寒假社会实践,并进行了相关学习调查。 总分队正式组建于1月11日,共分为四个小组。本小组属于第四小组,由吴艺轩担任组长,吴潇琴、张兮妍、廖望嘉担任组员,小组围绕“人宠关系的历史与起源”展开社会实践内容。其中张兮妍负责资料查找及教案撰写,吴艺轩、廖望嘉负责PPT
1月份,动物医学院举办了以“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为实践主题的活动,在动物医学院教师邓惠丹的指导下,14名学生组建一支实践队伍参与实践活动进行红色精神学习,获得了广泛好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形式,让实践队员全面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深入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激发队员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者们通过实践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青春力量
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更好地将现代科技与创意结合,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动力,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争做文化传承推动者”团队以“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族自信”为实践课题分别在团队各成员家乡附近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文化古村落、传统技艺馆院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让群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更好地将现代科技与创意结合,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动力,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