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红色农业的发掘与传承”实践队暑期实践项目正式开启。团队共设置了两项任务,一为“学”,即学习并了解中国悠久历史中与“农业”相关的人物及其事迹,发掘人物身上的文化精神,感悟人物事迹对当时社会的重大意义;二为“访”,即制定调查环节,收集网友及身边群众对农业文化的知晓情况,最终汇总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展现实践成果。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们在线上观看了红色农业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观看完毕后,队员们表示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重叠,仿若亲身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人民推翻封建制度、获得土地自由的过程。16日,队员们线上游览了中国农业博物馆,欣赏了众多精致的农耕文物,也了解了许多文物背后的古代农业故事,队员们纷纷惊叹于古代农耕文化的浓厚底蕴。
随后,团队踏上了调查寻访的进程。队长姚开元与团队成员们一起制定了一份有关“农业文化认知”的调查问卷。问卷共五题,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四种题型,题目围绕古、近代农业知识展开,大多都贴近日常生活,简单易懂,但也有稍显难度的问题,为受访者补充知识,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问卷制作完成后,队员们将问卷以二维码的形式发布在自己的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邀请好友参与调查。此外,团队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出街寻访,每日队内都会设计一道全新的采访问题。各位队员携带着采访纸及笔,在自己的家乡出门寻访亲戚朋友或路人,并仔细记录受访者的回答,最终将其汇总整理,作为实践结论的佐证依据。当遇到对农业文化了解较浅的受访者,队员们会耐心地进行讲解科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农业知识。
8月21日,团队的实践任务走到了尾声,团队成员们停止了调查问卷的收集,对问卷数据以及采访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汇总,队内开展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本次问卷调研,团队共得到了53份已填写的问卷,其中填写者最熟知的农业伟人为袁隆平院士,知晓的古代农业著作最多的为《齐民要术》与《农政全书》,对近代农业相关的事迹也有不错的认知。团队最终得出的实践结论为:周边群众从小对“农”的接触极为深刻,且对农业事迹的学习贯穿了整个教育阶段,故对于农业文化的相关了解较深,面对提问也能给出正确的、丰富而生动的回答。
至此,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红色农业的发掘与传承”实践队的调研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是一个以农为基的国家,上下五千年,不知诞生了多少瑰丽的农业文化伟绩,尚有众多未知等待探寻。本次实践对中国农业文化的探寻之行是一场刺激的挑战,更是酣畅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