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阳光雨露支教团制作了三组微课,分别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如剪纸和贴对联,并发布至哔哩哔哩“情满杏坛,医蕴华光”账号,让小朋友们能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
春节将至,春节作为中国民间最隆重且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叫过年。自1月10日起,支教队员们分为三组开始确定主题,最终选择了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剪纸和对联三个主题,旨在帮助小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和春节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视频的方式保留并传播,助力中国传统文化复兴。
春节历史悠久,在不同地区大体一致的庆祝方式下也发展出独一无二的年俗。阳光雨露第一小组以年俗为着眼点,介绍了春节的基本习俗,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和剪窗花。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物,通常由对联和横批组成,寓意着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期望。在有关年俗的介绍中,支教团的队员们还添加了对春节习俗的起源和意义的介绍,意在让小朋友们学习年俗的过程中更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和社会变迁影响下不同地区习俗的变化和发展。微课中也单独介绍了对联和剪纸的相关内容,希望让小朋友们对于春节的装饰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力。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各具特色。支教团深入挖掘了不同地区的年俗文化,重点介绍了南北方独特的新年习俗,例如北方偏爱饺子,而南方喜欢年糕。通过微课的介绍,让小朋友们对不同地区的年俗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支教队员们抓住互联网这一媒介,为愿意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通群众和学子们提供了资源,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本次活动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和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年俗文化,增强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