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2025寒假社会实践】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标本馆寒假实践活动:讲解稿英译项目圆满完成
时间:2025-01-27点击次数:作者:白峻玮审稿:宋三多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标本馆萌冬小纵队“返家乡”实践团队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标本馆解说资料的英文翻译工作,旨在提升校园文化设施的国际服务能力,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此次实践活动的参与人员均来自标本馆萌冬小纵队“返家乡”实践团队,他们肩负着动物医学院介绍、标本馆介绍、动物解剖、动物病理、寄生虫、中药材六大板块的翻译重任。

活动于1月12日正式拉开帷幕,至1月中旬顺利结束。在此期间,参与者们全身心投入,将标本馆内所有中文解说词精准转换为英文。为保证翻译质量,队员们接受了专业指导,系统学习生物术语的专业表达,深入钻研如何在英文语境中准确传达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知识。他们还对翻译后的文本进行了多轮校对与精心润色,力求语言流畅、表意精准。成员余皓楠与杨思茜在动物病理标本展示区讲解稿的翻译工作中,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广泛整合权威资料,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组内成员的高度认可,高效完成了任务。

(图为余皓楠进行翻译工作)

(图为杨思茜进行翻译工作)

此次讲稿英译工作,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成员们借此契机深入挖掘每一件标本背后的故事及其科学内涵,部分成员还从中获得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通过这次实践,参与者们对动植物标本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中英文双语介绍这些珍贵展品。这不仅锻炼了语言技能,深化了对自然科学的认知,更是一次凝聚团结合作精神的宝贵经历。成员李琴和唐漉共同完成动物解剖标本展示区讲稿的翻译任务,她们分工协作、共同撰写,最终汇整合出专业流畅的讲稿。李琴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收获了专业英语知识,还增进了与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标本馆萌冬小纵队“返家乡”实践团队讲解团负责人胡古月指出,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对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访问学校意义重大。高质量的英文解说材料,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让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我校教学科研实力,也为来访外宾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为检验新翻译解说词的实际效果,标本馆标本馆萌冬小纵队“返家乡”实践团队特别组织了一系列试讲活动。参与翻译的学生化身临时解说员,依照讲稿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反馈显示,新解说词既保留了原中文讲稿的精髓,又符合国际交流标准,得到了实践小组成员的一致称赞。这一成果无疑为未来开展类似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标本馆解说资料英译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标本馆的对外交流服务水平,也为参与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随着更多此类国际化举措的推进,四川农业大学将持续为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