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1月18日,“红星闪耀助我成长”实践团队于红色博物馆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物研习、沉浸体验、调查问卷等形式,十名学子在红色足迹中追溯革命精神,探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在博物馆“峥嵘岁月”主题展厅内,锈迹斑斑的红军步枪、泛黄破损的《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珍贵文物,无声讲述着革命年代的信仰力量。实践团成员们结合历史背景分组对文物背后的历史事件展开调研。
此外,实践团队还突破传统参观模式,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体验。在“数字红色课堂”体验区,通过AI复原技术“对话”革命先辈、借助大数据分析绘制“红色精神传承图谱”;在“红色剧本围读”活动中,团队以“南昌起义”为蓝本创作沉浸式剧本,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历史抉择的震撼瞬间。活动期间,实践团队同步开展“红色基因代际传承”社会调研,走访博物馆工作人员、游客及周边社区居民,制作《红色文化认知现状与传播路径》研究报告。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受访者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及教育背景群体,揭示了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与未来优化方向。
调研数据显示,84.62%的受访者认为参观红色历史博物馆“显著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82.05%的受访者表示此类场馆“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而“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选项亦获74.36%的高票支持。这一结果印证了红色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核心阵地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参观动机中,“旅游参观”占比最高(30.77%),其次为“对红色文化感兴趣”(28.21%)和“学习历史知识”(25.64%)。可见,红色博物馆不仅是文化教育场所,也逐渐成为文旅融合的特色载体。
红色历史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者,更是精神的传递者。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既展现了公众对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同,也揭示了“吸引年轻群体”“创新表达形式”等关键课题。未来,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语境,让革命精神“活”在当下,仍需社会各界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