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以“组织化动员、专业化赋能、长效化对接”为核心,构建“三维”志愿服务体系,累计动员志愿者1328人次,开展服务项目38项,惠及群众超10000人,推动新时代雷锋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激活组织动员效能
学院党委统筹规划,建立“党委引领—团支部落实—志愿团队执行”三级联动机制。党委制定《雷锋月志愿服务行动方案》,明确活动主题、责任分工及考核标准;各团支部依托“班团一体化”模式,组织62个班级成立专项服务队,并设立“志愿服务先锋岗”,实行“任务清单化、进度可视化”管理。动医202401、202402班团支部主动对接温江区烈士陵园,组织62名志愿者开展环境清扫与红色文化宣讲,形成“需求对接—活动策划—成效反馈”闭环流程,确保服务精准高效。
(图为动检202401、202402班的志愿者在温江区烈士陵园的清扫活动)
深化“校地企”协同,拓展志愿服务网络
学院以“资源整合、长效合作”为目标,与社区、企业、公益机构签订《志愿服务共建协议》,搭建“1+N”对接平台。一是与周边6个社区建立“周末志愿驿站”,常态化开展敬老助老、科普宣传等活动。2023级药学专业团支部联合动医202204班,组织138名志愿者深入社区,通过“一对一结对”形式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关怀;二是联动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等公益机构,推动专业志愿服务落地。动医202401班28名志愿者结合动物医学专业优势,开展流浪猫救助宣传与环境治理活动,累计发放科普手册500余份,惠及居民2000余人;三是联合温江区疾控中心、惠民社区等单位,组织动检202302班32名志愿者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治科普,形成“专业服务—社会需求”双向赋能模式。
(图为动医202204班的志愿者在学校附近社区慰问老人)
强化“激励+培训”双驱动,提升服务专业水平
学院建立“积分认证—典型表彰—资源倾斜”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第二课堂学分,对主动对接社区、企业的团支部授予“先锋团队”称号,并优先推荐参评校级荣誉。同时,开设“志愿能力提升营”,邀请公益组织负责人、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20余场,覆盖急救知识、沟通技巧、项目策划。例如,在惠民社区药科普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前期培训,精准解答居民用药疑问200余条,服务满意度达98%。
春潮涌动处,扬帆奋进时。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通过体系化组织、专业化服务、常态化对接,将“志愿微光”汇聚成城市温暖力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实践内涵。
(图为动医202401班的志愿者前往小动物保护中心展开救助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