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地点遂宁7月10日电(通讯员 肖菊)7月6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卓牧助农计划大英一分队为响应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号召,前往遂宁市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开展走访调研、爱心助农、支教与规范用药宣传等三下乡活动,旨在助推土门垭村农业发展、助力落实土门垭村打造精品村的规划,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深入基层,倾听民声
7月9日,团队成员与大英县隆盛镇党委书记王腾、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党总支书记彭俊松共同开展土门垭村群众恳谈会,会议重在倾听群众声音,了解当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在会上,群众根据生活现状主动提出自己的疑惑及需求,如近日土门垭村无规律无征兆断水,部分村民提出需在村内凿井的需求,王腾书记与彭俊松书记均悉心、全面地一一回答群众的问题,彭俊松书记在会议上提出政府将致力于进一步改善土门垭村的现状,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发展”。团队了解到:土门垭村依靠优良的自然资源,着力于打造以枳壳、刺梨为代表的千余亩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是遂宁市唯一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区,规划面积1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目前土门垭村已建成休闲农家乐6家,并打造“参大爷”、“牛二娃”、“刺梨子”、“冲壳子”等特色IP,以积分制奖励IP特色灯笼,调动村民积极性,使村民自发投入到集体建设中。
团队成员参加土门垭村群众恳谈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倪采 摄
农育并举,共筑乡梦
团队成员与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信息工程管理系“星光使者”和设计艺术学院“艺起童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达成合作,共同对当地的孩童完成三天支教,将推普行动融入到作业辅导、艺术教学中,从小朋友开始抓手,将普通话融入到日常生活,从而带动土门垭村用普通话交流,由点及面,将普通话带进大英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内外交流、商品流通,建设更好的三农。
在课堂上,队员们将推普教学融入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歌曲的教学之中,结合到美文赏析之中,在完成教学任务、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植爱国爱党之心。 另外,三支团队还共同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引领孩童在卡纸上描绘出自己的梦想,并折成纸飞机于最后一天统一放飞,寓意着孩子们的梦想将冲破束缚,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支教团队队长邹雨彤表示:“我们本次支教的重点并不是让小朋友们学到非常多的知识、技能,而是让他们主动地敞开心扉,接受我们的陪伴,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青年,这条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就是陪伴。” 支农与支教的双线发展,大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土门垭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助力当地全面发展。
团队成员辅导当地孩童课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倪采 摄
固优补缺,振乡兴村
团队成员于土门垭村对当地居民畜禽养殖、农业种植现状进行初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到当地老人与儿童居多,且老人独居在家的情况较多,导致农业发展受到生产力缺乏的限制。团队成员通过基地考察和采访,发现土门垭村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丰富,如:红豆杉、猕猴桃、枳壳、刺梨等,且产量可观,已建立多处农产品基地。
据悉,土门垭村畜禽养殖覆盖面广,但输出面薄弱,产业链单一,多为自产自销,导致销量不佳,经济效益低下,无法达到良好的经济发展循环。土门垭村中药材种植丰富、产量可观,但据走访结果可知当地居民对中药材具体使用方式了解程度较低、用药安全知识匮乏,团队成员为解决此类问题,后续准备进行用药科普与宣讲,为当地群众普及用药规范等相关知识,助力土门垭村中药材业发展。
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婆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倪采 摄
团队负责人李雨芯表示:“团队接下来将持续宣传用药规范等知识,力求提高土门垭村对药事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将协助土门垭村打造特色畜禽种植产业,运用所学知识将纸上理论变为实际行动,与当地政府携手发现并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土门垭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signature=ZjEPYDGOJ685MLWwrbNaAOO6OuYlq04l3zVgQoedxKAkR20pBq&uid=2644872&phone_code=27677f3824c62d3f2f4b5c7a8c013b60&scid=1307167&time=1658824024&app_version=(null)&sign=98848fbf30edb5059abc382c85e8d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