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3日,“星火燎原队”实践团队围绕“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爱国情怀”主题,依托线上平台深入开展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通过查阅校史资料、线上参观红色博物馆、挖掘家乡红色故事等多种形式,梳理了川农大百年办学及川渝地区革命历史中的红色基因故事。此次活动不仅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了一份力量,也培养了团队成员的爱国情怀。
实践初期,团队聚焦四川农业大学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印记。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了解了川农校友江竹筠1944年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后坚守信仰、为革命献身的事迹,同时,成员们也学习了杨开渠教授1937年前夕力促四川粮食增产巩固抗战后方的贡献。团队还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在川农大的早期传播历程:1920年8月,王右木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川农大前身)兼任经济学教员,在课堂上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暑假,他赴上海与陈独秀交流建党事宜,返蓉后组建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并吸纳多名农专学子。1922年2月,他创办《人声》旬报,同年领导教育经费独立运动,1923年底建立中共成都独立一组并任书记。1924年,王右木于返川途中牺牲,其在农专播下的火种培育了四川早期党团骨干。川农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永远激励着无数的川农学子接续奋斗。
(图为成员张钰涵查阅资料)
实践中期,团队围绕各自家乡的红色文化开展学习和分享。部分成员通过线上查阅建川博物馆资料,深刻体会到其“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的厚重使命,并借助数字化展馆,感受抗战馆、民俗馆、地震纪念馆所承载的情感与精神。另有成员聚焦渡江战役中的无名英雄,以船工陈老大为例,讲述普通民众在战役中不顾个人安危,助力胜利的英勇事迹。还有队员介绍渠县贵福镇这一红色据点:红四方面军在此设立政治机关,红军战士深入乡村宣传革命思想,当地百姓积极响应,军民一心对抗反动势力。
(图为成员卢佳查阅资料)
实践收官阶段,团队成员针对此次社会实践形成实践总结。成员们总结了对苍溪红军渡(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广安邓小平故居等红色圣地的线上研究成果,重温徐向前率部强渡嘉陵江、苍溪县3万人参军的历史壮举,感悟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的远见,并结合江竹筠、王右木等川农革命先烈事迹深化爱国情怀。实践表明,红色精神遗产深刻启示当代青年需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将爱国情怀融入实干,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梳理川农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基因与地方革命脉络,强化了团队成员对“川农大精神”红色底蕴的理解,为传承红色血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基础。未来,川农大学子将继续践行川农大精神与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