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101周年之际,5月4日下午,由动物医学院学生会办公室承办的“‘青’力而为,‘医’心战疫”主题五四“云”故事会在腾讯会议线上展开。此次五四“云”故事会,旨在分享动医青年乃至中国青年的抗疫故事,传播抗疫青年们的美好精神和正能量,在青年节之际向抗疫逆行的他们学习、致敬。
回顾五四历史,看今朝抗疫青年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北京高校3000余名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走上街头,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告,激昂发声。青年们以急风骤雨的改革之姿,猛烈涤荡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也就成了代代青年的脚印,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
2020年新年伊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一轮轮防疫狙击战在祖国各地拉开帷幕。而在这其中,许许多多的抗疫青年冲在战疫前线。2003年非典在我国爆发,他们还是孩子,这一次,他们却成了战士。据悉,在全国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余名90后,占全体医护人员的30%,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90后青年在抗疫前线做着其他服务工作。
23岁送菜小哥在疫情期间为被隔离住户采购、配送生活用品直至所有住户解除隔离;“雨衣妹妹”刘仙写下遗书奋不顾身为前线工作者送上温热的家常饭菜;武汉姑娘王紫懿发起志愿团队,守护待产孕妇安全,呵护在疫情中诞生的一个个新生命;大学生小李和他退伍军人的爷爷放弃假期与父母团圆的时光,坚守在社区抗疫一线……“‘青’力而为,‘医’心战疫”故事会上讲述的正是一个个青年人抗疫奋斗的青春故事。
分享身边故事,学青年抗疫精神
据悉,本次活动通过海选推荐出六位故事分享人,以“青年”、“疫情”为主线,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故事分享。活动当天,参赛人员和100名大众评委齐聚线上故事会现场。
“恁,不要再说话了!端着碗吃饭还要出门,你在家里咽不下饭吗,再发现恁在路口聚堆说话,我就把恁弄到大队里来!我帮恁开着免费的空调,让恁在这说个三天三夜说到地老天荒,就别再回家了,永远待在空调身边!”故事会上,分享人张玲珑以方言模仿秀开场,重现抗疫期间河南“硬核”村长的喊话。风趣的言谈更讲述出属于河南青年的抗疫“硬核”精神。“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蔬菜站的一个送菜小哥,23岁,我们都亲切地叫他‘菜哥’。”据张玲珑讲述,“菜哥”自愿负责了小区里所有隔离住户的果蔬配送,还会顺手把住户放在门口的垃圾扔掉。值岗的每一天,他从早上7点开始卸载、搬运,中午快速吃两口盒饭,一直到晚上把最后一家需要的果蔬配送到位才回家休息。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直坚持到隔离住户全部解除隔离。“而当我们问到他为什么要揽下来这么苦累的活儿时,他摆摆手说:‘唏,这有啥嘞,俺没文化但俺有力气,国家发生镇(河南话,同‘这么’)大了事总得做点啥。’”……朴实无华的“菜哥”那一腔地道而质朴的河南口音引得现场观众开怀大笑,但这一句最简单的话,也带给了在场所有人最深的感动。
而分享人陈心悦则是就自己身为军人的哥哥奔赴疫情前线时家人的反应展开故事描述。面对在餐桌上突然告知家人自己即将奔赴前线的哥哥,“我愣了一下,抬头看向三姨瞥见她微微顿住的手,那双手顿了一下,便把夹住的大虾放进哥哥碗。”那一刻,她心里突然涌出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她望向哥哥,有什么话在嘴边却没能说出口。“半夜我起身上卫生间,看到客厅还亮着暖黄色的灯,我以为是老哥又在熬夜打游戏,刚要气汹汹的去逮个正着,却看到三姨在沙发整理厚厚一沓的衣服,那是我老哥的冬衣……我悄悄地站在拐角,看到三姨拿起家里库存仅剩的整整一盒口罩,塞在了那一摞衣服的中间,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不知道为什么,三姨没有哭,我的眼眶却有一点点湿润……”
故事会中,每位故事分享人真情融入,讲述一个个抗疫青年的故事,而这些青年或许是邻居,或许是亲人,或许也就是自己……
“听完,我眼眶也湿润了。这些青年人从不期待被赞美和歌颂,但他们值得我们铭记,更值得我们学习。”有大众评委感慨道,“这是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青年节。”
故事会最后,分享人操凡摘获“战疫荣耀演说家”称号,陈心悦、陈炫获得“战疫星耀演说家”称号,张玲珑、范琴、赵倩获得“战疫铂金演说家”称号。
感悟总书记指导,展青春奋斗未来
活动现场,主持人与观众一起互动,发出“让青春为祖国绽放”、“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们都是奔涌的后浪”等口号,现场观众情绪高昂,踊跃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五四已过去百年,但寻求民族独立、追求奋斗、热爱祖国的精神早已融入民族的灵魂,当下的青年从老一辈手里传承五四精神,让五四精神永远在无数的青春故事中熠熠生辉。
“青”力而为,“医”心战疫。特别的五四青年节,特别的动医故事会,动医青年们用自己的特殊方式传达青年人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担当,向五四致敬,向在抗疫逆行的青年致敬。他们将更加坚定决心,朝着未来,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