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开始,连续四年,川农动医青协组织招募青年志愿者,来到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陪伴这里的80余名特殊孩子。从最初的遇见到如今的守护,这些志愿者秉持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带领孩子们勇敢跨出第一步,教导他们学习与交流,陪伴着他们慢慢成长。
勇敢的 “迈步”
初次见面,孩子们或躲闪不语,不让人靠近;或双手使劲的拍打着桌子,不肯停下;或抢走别人手中的东西,或拉着志愿者的手,死死不放。向老师了解情况以后,志愿者决定采取“一对一”的模式,针对孩子的特征和兴趣,展开攻势。轻柔的询问,搞怪的动作,一起看书,一起画画,连续几次的陪伴,志愿者终于迎来了孩子的第一瞥关注,抬起头来或是“啊,哦”的一句。“圆圆(化名)一直不理我,不管我怎么做,她就一直在纸上画线条,那一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结果我第二次来的时候,继续和她说了一会儿话,她竟然抬头看我,我当时真的太惊喜了”,志愿者小钟笑着道来。
小聪(化名)喜欢拍桌子,其他什么也不干,志愿者一下就注意到了这个喜欢拍打的孩子。最初,志愿者尝试和他讲话,做鬼脸吸引他,给他画画,他却看都不看;接着,志愿者便学着他的样子,拍桌子,小聪还是自顾自地在那里拍打着;几名志愿者讨论一番,便喊起了“你拍一,我拍一”的顺口溜,一时盖过了小聪拍打桌子的声音,小聪的拍打间隔越来越长,他慢慢地停了下来,望着旁边的志愿者……几番引导,孩子们终于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
玩游戏,促交流
经过几次的磨合,志愿者和小朋友稍微熟悉,也就开始准备一些新奇的小活动了。纸飞机,纸青蛙在教室内外乱窜,粉笔也开始在黑板上滑行……一次活动中,志愿者教小明(化名)用粉笔写字,不一会儿,能写的地方就被占满了,志愿者便找来黑板擦,帮小明将多余的字给擦掉,不料站在一旁的小丽(化名)这时走了过来,指了指志愿者手中的黑板擦。于是,小明在这边写字,小丽在另一边帮忙擦。就像这样,各种游戏玩下来,小朋友们语言和肢体上的交流都更进了一步。
独立自主我能行
独立地摆放好桌椅,自觉地遵守上课下课铃声……在老师的辅助下,志愿者还帮着培养小朋友们的独立性。一次活动中,志愿者还想出了垃圾分类的法子,用自制的垃圾分类箱以及写有各类垃圾的纸条,引导小朋友们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孩子们在一起做这些,我真的很开心,虽说我们是志愿者,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却也是无法替代的。”志愿者小王说道。
“这些孩子们最喜欢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来陪他们玩儿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学校的“孩子妈妈”侯老师如是说。红红拉着侯老师的手,望向身边的志愿者,一字一字说道:“大姐姐下次,来找我,我,我们玩游戏!”
据统计,川农动医学子中已有900余人次去陪伴过这些孩子,累计时长达到3000余小时,这不是简单堆积的时间,而是陪伴特殊孩子成长的点点时光。“相遇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幸运,川农学子用陪伴去弥补孩子们生命中的缺口,孩子们也回馈以最烂漫的笑容。以后的志愿中,我们团队将带领志愿者更加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针对每个孩子制作特定的活动方案,辅助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负责人小云说道。
(中国大学生在线相关报道链接:http://www.univs.cn/zx/a/xyh_xyh_scnydxxqntxs/200321/15428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