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2019级动医新生了解专业、学业、行业,走近所学领域科研的科研工作内容,摆脱对科研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增强专业认同感、责任感,12月10日下午,由动物医学院学生会学习学术部承办的“青年教师面对面教你认识科研”主题讲座在7教1109举行。临床医学系钟志军教授、药学系邹元锋副教授为19级新生作主题分享。
青年翘楚,以优秀为标
钟志军,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动物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理事和四川省宠物协会医师分会副秘书长,曾作为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而后回国于我校任职。任职期间,钟志军已科研指导研究生12人,本科生79人。
邹元锋,现任动物医学院药学系副教授,曾前往挪威奥斯陆大学求学并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调节活性成分开发,已主持4项重大科研项目,参与横向合作课题2项,目前已科研指导研究生7人,本科生40余人。
据悉,两位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颇受动医学子尊敬与好评,而作为新生小班班主任,也深受新生们喜爱。
从无到有,以参与为先
“什么是科研?”、“科研是做什么的?”在向现场同学抛出提问后,邹元峰指出:“科研是去发现或发明一些新的东西、新的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科学家不是多么神秘的存在。科学家,首先他是一个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生活,也许也有调皮的一面,而不是我们所谓的‘圣人’。”邹元锋向现场学生讲道,以打消同学们脑海中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就此鼓励新生走近科研、参与科研,而后又以自身为例,介绍了自己科研经历中的趣事。在分享自身经历的同时,邹元锋也对科研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工作等展开介绍,其中特别以党参为例,讲解科研课题的提出、科研实验流程与产品制作等各项工作,提出科研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而非重复前人走过的路。
此外,邹元锋在活动现场还针对同学们的提问作出自己的解答,如“中药和西药哪个更好”、“人药和兽药有何不同”等。“中药与西药没有优劣,是建立在不同理论上延申出来的成果;而人药和兽药的前期制作流程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他讲道。
参悟改变,以坚持为根
“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你们现在的条件好。你们现在能有机会加入创新实验,而我们那时,老师都忙着授课,实验条件也不允许。”钟志军将自己从事科研前后的生活变化进行对比,讲述了自己从科研“小白”到动物医学院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他以自身经历出发,讲述科研带来的生活改变,同时也以川农优秀毕业生的科研经历为例,说道:“科研很重要,本科生也同样需要做科研,培养科研思维。”他指出,科研是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多方面训练的良好途径,并就此为现场同学指出科研项目的申请与参与方法。而在鼓励同学们参与科研的同时,钟志军也提出,科研是为社会服务,同学们需要打好基础、放平心态,他就此列出了“遵循兴趣和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秉持谦虚学习的态度”、“不怕困苦、迎难而上”等8条“大学生应如何做科研”的建议。此外,他还通过讲述自己制作基因芯片时的艰辛历程,告诫在场同学:科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尤其需要持之以恒。“困难肯定是有的,但科研和学习一样,只要你喜欢,就不会那么无趣。”
分享最后,钟志军对19级学子表达自己的期望:“希望大家通过参与科研,训练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研思维,实现你们上大学的锻炼!”
据悉,此次活动是学院“2019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结合学院特点特色,通过经验分享、交流培训、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提供见证和承接榜样力量的优质平台,让新生在亲身体验、力学笃行中开拓认知、掌握方法。本次由动医学习部承办的教师科研讲座,旨在引领19级新生走近科研、参与科研,同时增强对学院与专业的认同感、荣誉感,积极和谐、奋进、幸福的医家人文化,助建学院优良学风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