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在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由省文明办、教育厅、民政厅、生态环保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国资委、省扶贫开发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省残联、省生红十字会等14个省直部门联合主办、省志愿服务基金会承办的第七届“四川志愿·携手圆梦”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展示交流活动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大会对本年度我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我学院“情系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从483个被推荐的项目、组织、个人、社区中,脱颖而出,获评年度“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本次先进典型推荐评选自今年7月启动,经各市(州)文明办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层层民主评议,通过媒体宣传展示、公众网络投票、评委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从被推荐参评的276名优秀志愿者、82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72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53个优秀志愿服务社区中,共评选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我院“情系三农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经雅安市和省教育厅的共同推荐,最终获评“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这也是本年度入选十佳的项目中,唯一来自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也是自2013年我省连续七年开展“四川志愿·携手圆梦”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以来,我校项目、个人或组织首次入选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由舒刚、张廷宇等20余名老师参与指导的“情系三农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始于2013年。经过6年多的建设实践,累积3000公里的行程,项目从最初由一个班12人组成的一支社会实践团队,成长为拥有3支骨干志愿服务实践团队,5个子项目,400余名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药学、药物制剂、农学等不同专业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与的,多覆盖多类别的志愿服务项目。
6年多来,项目成员依托学校学院学科优势,师生联动,学以致用,深入到雷波、通江、仁寿等乡村扶贫一线,以支农扶贫服务为主体,乡村教育关怀和“三留守人员”关注等为延伸,通过打造“雷波黑猪”、“仁寿鹌鹑+梨”、“通江藤椒下散养梅花鸡”等“专业化”的长期性志愿服务子项目团队;探索集中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补充,定点结对帮扶特困对象为突破,探索“立体化”的志愿服务模式;建立以研究生和高年级同学为组长,定期培训+小组个性成长、标准操作+应变需求的“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和成员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普讲座、禽畜养殖及防疫、畜禽污染治理、爱心支教、普通话推广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0余个(项),发放兽药万余件(袋),服务养殖场400余个,结对帮扶贫困养殖户近600个,直接受益5000余人,间接辐射超万余人,人均直接增收近1000元。项目曾获评2016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2017、2018年青年中国行全国百强项目;学校首届志愿服务策划大赛一等奖;项目团队“情系三农”获评2019年四川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全校获评2支),入选学校首批长期化品牌建设实践团队。相关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中青网、四川农村日报、团中央官微等报道200余篇次。
“‘你们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三农发展,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力量’这是大会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项目负责人,2017级动植物检疫专业的陈璟怡在获奖欣喜的同时,也清醒认识到,肩上责任更大了。她表示,项目会继续坚持“情系三农故土,坚守强农兴农初心”的理念加强自我建设,和更多川农学子一起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正能量。
据悉,我省在每年“12·5”国际志愿者日,举行四川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展示交流活动,通报表扬先进典型,开展志愿服务展示交流,进一步扩大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55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