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中国高校之窗】四川农业大学学子支农行程超2850公里 连续6年助力科技脱贫
时间:2019-08-20点击次数:作者:张喆 陈璟怡 方皓月审稿:宋三多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团队兵分三路,分别前往巴中恩阳区、通江县、成都新津县开展一系列科技支农活动,助力科技扶贫。

6年,情系三农团队连赴眉山市贫困村——清泉村,团队的脚步同样踏及雅安、邛崃、南充、雷波、通江等各大小县城。97人,行程超2850公里,带着踏破铁鞋求真知的心,组织农技培训推广、农业科普讲座,开展夏季禽畜养殖消毒防疫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畜禽污染治理等专项实践活动,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学以致用助力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唤小康来,技术扶贫创农增收

为进一步认识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学生团队于暑期深入双泉当地藤椒下散养梅花鸡养殖产业链,开展科技养殖宣传7天。

据悉,今年6月,为促进双泉乡当地实现产业融合。情系三农团队指导老师舒刚副教授在与双泉乡刘书记针对产业发展的讨论中提出建成藤椒下散养梅花鸡产业链,以技术创新为内在动力,促进藤椒+山地梅花鸡产业链增值增效,为双泉实现全面脱贫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炎炎烈日下,情系三农分队来到了双泉乡山地梅花鸡保种扩繁基地,向技术员廖建虹请教梅花鸡如何通过升级养殖技术撬动双泉扶贫大产业。他从梅花鸡养殖要点、疾病防疫等方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团队成员交流讨论,为成员答疑解惑。

当谈及农业技术及特色产业建设在带动扶贫中的作用时,他说道通江有三宝,本土山地梅花鸡便是其中一宝,擦亮双泉土鸡品牌,瞄准乡村振兴谋划产业融合,是梅花鸡带动扶贫的发展方向。据廖建虹介绍,养殖场开辟扶贫指标为未脱贫农户定期发放3万鸡苗,辐射近300户散户,带动散户养殖业,助力脱贫。

同时通过7天的实地考察,团队针对部分养殖场日常管理问题(圈舍修建、养殖密度等),以及无抗养殖实施状况等问题,提供调整建议和设计方案,助力养殖场科学建设。考察中,12名队员加入养殖场保种、种鸡、成品鸡一条龙生产工艺流程中,坚守养殖防疫一线,陪伴将要啄壳而出的5300只鸡苗茁壮成长,维持防疫健康。在注射疫苗时,新手上路的队员时常手足无措,突发状况频发,几人都被注射器针头戳到手指、手臂,但是在简单处理后,都继续投身工作因为保证它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职责。经过5小时的不间断工作,这批鸡苗的防疫健康得以保证。

6年来,团队与雷波黑猪、仁寿鹌鹑+产业链、通江山地梅花鸡特色扶贫产业展开长期性合作,由带队老师进行技术性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壮大畜禽防疫队伍,夯实种养殖技术,并建立帮扶农户档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贫困村免费发放仔猪、鸡苗,定期开展农户培训讲座,助推支农日常化。

以学生视角考察产业振兴,以学生行动推动乡村振兴。陈璟怡谈到实践中团队积极与企业互动的初衷,这是一种双向促动,助力产业振兴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融入当地的产业链,真正的站在扶贫一线、食品安全一线去体察所学专业真正的价值。


行走于乡间田陌,技术扶贫深入人心

为宣传好国家的科技扶贫政策,同时夯实种养殖业的发展基础,打好卫生防疫预防战。团队走访双泉乡当地5个村落,对各村庄的基本情况、产业类型、区位特征、经济状况和文化特征进行深入访谈。

梅花鸡养殖是双泉乡为脱贫致富新兴发展的养殖种类,大多数养殖户刚刚起步,或存在对梅花鸡养殖不了解、没经验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带队老师舒刚副教授及队员就普及家禽养殖及防疫知识、用药安全,开展入户宣讲会,帮助当地农户夯实种养技术、加强药品规范使用指导,助力对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持续科学地开展种养实践。

梅花鸡养殖过程中,尤其注意温度,幼雏生长与产蛋时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率的高低。舒刚老师在宣讲中强调道在养殖中还有一个较容易忽略的问题——光照,适当的光照可以刺激鸡生蛋,平时可以给予暗光照射,但不要太亮,以免引起应激反应,同时也要做到均匀照射。贴合养殖户抱怨养殖成本高赚不到钱的情况团队成员也支了一个小妙招:喂饲料不要一次性喂完,分多次喂既可以刺激梅花鸡进食又可以避免食槽量太多造成积压浪费。同时把兽药与饲料拌成湿料,促进梅花鸡摄入与吸收,减少兽药滥用与浪费。一天节省几十块钱,一年的利润也会可观一点。

入户宣讲中,团队还免费为村民发放自制200份惠农知识手册、2000袋兽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宣传册,我就可以提前了解到我家的鸡到底得了什么病,及时防治及时止损啊!拿到宣传册和兽药的养殖户李叔叔欣喜的感叹。


情系三留守人员,精神扶贫重在教育

扶贫排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但不仅仅是物质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脱贫。双泉乡田乡长如是说道。在谈及当地脱贫攻坚现状时,乡长表明双泉乡在坚定的执行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在教育保障方面,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要狠抓教育,从改变下一代开始。

在之前连续5年的支农旅程中,情系三农在扶农帮贫的同时,也会融入一些青少年儿童科普和关怀的内容,如留守儿童的关怀、图书募捐等等。

今年,团队针对实践地青壮年外出打工,三留守人员较多的问题,对老人和孩子进行了适当的陪伴。看到老人们满怀回忆与喜悦的与我们讲述双泉乡的往事,听到小朋友无邪的欢笑声,更感觉在扶贫工作中,精神扶贫是必不可少的。队员们感慨道。

离别之际,双泉乡乡长田华向大学生们真诚的发出邀请:希望有更多的农科学子可以来到食品安全一线,学以致用,通过科技帮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也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保驾护航!



中国高校之窗报道链接:http://wap.gx211.com/mobile/20190819/n1566206883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