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未来网】探索农业新形态 助力乡村振兴——四川农业大学情系三农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19-08-18点击次数:作者:谢雯婷审稿:宋三多

为了深入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意义,进一步推动乡村的发展和建设,715日,四川农业大学情系三农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巴中恩阳下八庙镇现原乡农庄内拜访农庄高管蒲正渠,倾听他的农业创业故事。

谈创业十载趣遇 道坎坷奋斗路

蒲正渠是巴中市人大代表、四川塔基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作为医药行业销售成都片区的冠军,是一位不择不扣的销售达人。谈起为何从自己在成都干的如遇得水的医药销售行业改行到巴中将农业作为新的创业之路,他坦诚地讲道,自己是一个喜欢挑战和不断学习的人,多年来,身边接触过太多敢于拼搏,出身农村的人,真实地被他们踏实、朴实、勤劳的品质所打动,同他们一起合作,渐渐的喜欢上了农业。

回忆起自己刚从医药销售行业转行开始做中药材的那段日子,他眼神中透露着坚定。一开始也摸不清门道呀,记得当时主要种植金银花,金银花在成都周边土地成本较高,自身资金有限,因此为了平衡土地价格,在市场调研以后,就开始考虑到周边其他地区进行种植,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巴中也是种植的绝佳地区,便选择在这里开始种植,从起初50亩,几百亩到如今的1000多亩金银花。谈到这里,他停了停,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之后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同时在当地感受到了老百姓对企业带动当地发展迫切的需求,于是决定在2015年开始了原乡农业这个项目,开始种植其他果蔬,借此机会来带动当地发展。

许多人都选择继续沿着顺风的路走下去,可蒲正渠没有,他选择另辟捷径。十年过去了,他不断摸索各种作物的种植规律,掌握了不同的生产技术,将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且不断地探索创新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在新的领域里再次成为佼佼者。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做下去十几年,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啊!队员吴仪说。

图为团队成员正对蒲正渠进行采访

科学种植带动产业联合 何乐而不为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里的芦笋这么好吃吗蒲正渠打趣地问道,成员们傻眼了,相互看了看。这里的温室大棚,是正在做品比实验嘞!据了解,芦笋品比实验全程智能化控制,依托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北京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多个科研单位成立的恩阳芦笋科研所获得科学的检测结果。难怪这里的芦笋茎都非常脆嫩,大部分呈浅绿色,闻起来也有淡淡的香味团队成员唐天钢感叹道。

为此,他继续向团队成员分享,之前安居村一直处于贫困县,农民对种植技术研究甚少,种植也不规范,导致年产量很少。而当地的发展正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起到示范和树立起信心的作用,通过统一的管理标准、规模化的布局、有效的种植技术模板输出,从而不断吸引更多农户加入进来,原乡农庄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原乡农庄最开始的规模并没有这么大,到如今构成的四区三中心两体系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他们提供了基础设施,让农户统一搬迁到别处,使这里变成封闭区域,让有机生产研究成为可能。他感慨的补充道。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新农人,蒲正渠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动态与潮流,谈到为何不走目前火热的农旅融合类型农场发展路线,他表示,原乡农庄始终以追求高品质的有机食品为目标,需要的是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因此,考虑到巴中地理位置等限制因素,原乡农庄未来还将继续走产业技术型农庄,通过营销体系推动建设,最终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合作(加盟),而不是仅仅将目光放置本园区。

图为蒲正渠向小队成员讲解种植技术要领

农业新形态 任重而道远

打造高端的有机农产品是蒲正渠始终坚持的初心,如今高品质有机产品作为农庄的主打,申报成功的8大品类、17个品种的有机认证是他致力于品质的最好证明。蒲正渠带着成员们走向农庄,向成员们介绍农庄内的高科技设备,普及如何种植、采摘、销售等相关过程,看似普通种植背后,却蕴藏着不简单的科学知识。

虽然作为当地创新农业的先行者,蒲正渠仍对未来表示有些担忧。谈到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他提到目前面临的市场痛点是企业对生产户生产质量监管难,成品数量不够丰富且产量不稳定。如今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公司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将农业种植大力结合物联网数据系统,开展线上购买服务,与盒马生鲜、沃尔玛等大型商场合作,此外还将在成都开设有机蔬菜体验馆。当下农业的新发展模式,还身处在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阶段,方案是否可行是否长期有效,都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知道答案,所以我们从来不怕失败。

跳出农业的框架去做农业,将创新农业+“发挥到极致,借助科技、教育、互联网等去发展农业,是他的构想,也是他正在进行的,究其根本是为了带动农业的发展、产业的兴旺,从而带动乡村的振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无论是农业创新发展还是乡村建设,都需要年轻血液的助力。蒲正渠望着成员们,满怀期待地说。

队员谢雯婷感叹道,蒲正渠是传统农人与新农人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他身上既有传统农人的勤劳、恒心、毅力,同时也具备大时代下新农人的创新、拼搏精神。通过此次的访谈,小队成员对农业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蒲正渠的精神也将成为小队成员继续前行的动力。



未来网报道链接:http://gongyi.k618.cn/gyzx/201908/t20190815_17669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