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操场,随着一声令下,一个由上百人组成的队伍欢呼着从主席台前出发,手带环保荧光手环,进行“关注气候变化,医起荧光夜跑”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本次活动由动物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牵头,动检17级全体学生共同参加。活动参与者们通过自发熄灯一小时、举行荧光夜跑活动,来激发群众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思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创意熄灯方式 吸引众人围观
活动者在操场中央进行了创意摆拍:由多人围成的“灯泡”图案在草坪上逐渐形成,参与者打开了手机照明功能,制造出一个发亮的“灯泡”,“灯芯”在指令下定时熄灭,象征“熄灯一小时”。摆拍活动吸引了不少在傍晚前来操场运动的学生及附近居民,许多人在场边驻足观看、进行拍摄。活动负责人之一蔡文俊,今天的她穿着有青协字样制服,上前为感兴趣的人群进行讲解:“这是一场在全球都很流行的的环保活动,220万户家庭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
“我们想以最形象的方式,来演绎‘地球一小时’中最重要的熄灯仪式。”“灯泡”设计者动检3班团支书马文澳在现场指挥参与者站位,她表示活动的仪式感能在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同时,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去完成,“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是我们共同为应对地球气候变暖做出的贡献。” “妈妈,我们回家也关一个小时的灯好不好?” 现场一名儿童对他家长说道,虽然他年龄小,能做到的事影响力范围不广,但真正的环保事业,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聚集而成的。
汇成荧光小长龙 环保锻炼两不误
在夜跑过程中,奔跑者的手环成为一个醒目的标志:从看台上向下望,一条蜿蜒的荧光长龙在跑道上前进,点点荧光在夜色衬托下显得十分悦目。而在荧光标志的选材方面,蔡文俊也曾为难过一段时间:“荧光漆和荧光胶带两种材料效果都不错,其中荧光漆的发光程度更强。”但最终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是一圈圈的荧光胶带做成的手环,“最终选择胶带的原因,是它更加环保,符合我们的活动初衷,即使它的发光效果没那么好,也相信我们的环保之心能点亮更多的地方。”“一个好的理念才是最亮眼的。”
在被问到为什么要用结合运动的方式开展活动时,她提到现在大学生运动量较少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让大家参加环保活动的同时,也增强锻炼身体的意识,可以看到跑步的学生中,有部分人完成一圈的量后就有些乏力了,希望他们能及时意识到自己运动不足的问题,在今后多多锻炼身体。”
操场是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在完成环保、运动两项任务之外,对活动的宣传也有奇效:活动方在主席台前设有临时手环获取点,现场邀请人群加入荧光夜跑活动,获得强烈反响。手环在短时间内迅速发放完毕,跑道上星星点点的荧光越来越多。
先手“未雨绸缪” 线上线下齐抓
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周全的准备工作个强有力的宣传措施。
从3月25日开始,青协联合动检三个班一起进行为期五天的“地球一小时荧光夜跑”线上打卡宣传活动,利用QQ空间发布与环保有关内容,向大众普及环保知识和低碳生活的方法,从贴近日常的节能灯到电脑、空调,都附上详细合理的省电教程。
3月29日,主办方早早准备好游戏项目和小礼品,大食堂外的小广场上支起几间写有“聚焦节能减排,医起荧光夜跑”的帐篷,热闹的氛围让许多路过的学生被吸引过来,了解“地球一小时”项目并参与到活动中。良好的线上线下宣传让第二天的夜跑活动来临时,到场人数比预想中多了不少。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为“与自然共生”,川农动医院的夜跑者们用自己的独特创意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而先进的环保意识:在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号召的同时,向更多人传播节能减排的理念,发扬低碳生活的优良生活状态。用最创新有效的方式,做最成功的“绿色家园卫士”。
地球一小时: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2019年地球一小时时间为3月30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