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暑期实践篇】四川大学生走进岫云村:靠“一根网线”走脱贫
时间:2018-09-03点击次数:作者:傅杨柳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广元9月日3电(通讯员 傅杨柳)“秦拢锁钥,蜀北屏藩”,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的苍溪县以地处苍溪苍溪谷而得名,而该县白驿镇岫云村,地处山脉,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离最近的集镇也有八公里,但是这里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有着生产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独特条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独特的环境条件,岫云村拉了一根网线,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项目,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各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农村实际的产业扶贫之路。
2018年8月21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几名学生组成的“e心向农”实践团队来到了白驿镇岫云村,展开了 “电商进村扶贫项目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杨副村长热情的接待了队员们,带领大家近距离观看益农信息社的运作,还介绍电商扶贫项目的发展情况。同时,队员们还了解到了岫云村的特色品牌“一品一家”平台的产品 “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据杨副村长介绍,岫云村的鸡鸭猪不按重量出售,按年龄出售,时间越长越值钱。这跟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截然不同。图为杨副村长带成员去农户家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欧阳玉涓 摄
“年华猪”实际上是一种私人订制的养猪模式。消费者在网上下单,选择一户村民为其养猪。待养够10个月后,由公司收购,再转交给下单的消费者。并且,监管员每周都要到农户家拍照将猪的情况如实传到网上,让认领他们的消费者可以随时监控猪的情况。


“时间是最好的沉淀,猪的养殖时间越长,它的肉质就越美味。以前老百姓养猪,急于将猪卖出去,喂饲料,搞圈养,想尽一切办法使猪增重,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而现在,我们不搞速成法,我们用米糠喂鸡,用南瓜红薯喂猪,为的就是养出来的鸡鸭猪肉质鲜美,有更好的口感。”杨副村长这样说道。图为杨副村长介绍年华猪。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欧阳玉涓 摄
“以前光买仔猪就花800多元,养肥以后再卖还是800多元,算上饲料、粮食等,一头亏了200多元。现在只要猪养满10个月在200斤以上,就能保底收入1988元,一头猪的利润在1000多元哩。我们赚的可比以前多多嘞!”团队采访到一家农户,他们这样说道。
团队还采访到,虽然一品一家的鸡鸭猪都卖的比市面上的价钱贵,但是一经上架,立马销售一空。这也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对于吃到传统绿色健康农产品的渴望。据了解,一品一家已与近1300家农户进行合作,去年,苍溪近370万元订单额的土鸡、土鸭、土猪,在一品一家的组织下按统一标准养殖,再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品牌、统一配送,众多贫困户的家鸡最后端上了城市家庭的餐桌。如今,相邻三个乡镇的农户都与一品一家签订了合同。这样卖猪,不仅让消费者吃到想要的绿色猪肉,还能让农户有更可观的收入,真是一举两得。
岫云村特殊的养猪方式,其背后,是带动了农户产业增收的一次巨大挑战,这不仅解决了农村闲置的生产力,还带动了经济增收,成功将岫云村从贫困村中解放出来,成为了模范村,不得不说,电商致富的潜力仍然很大。在岫云村,像一品一家这样的平台不止一个,正是靠着这样的电商平台,岫云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图为实践团队与杨副村长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欧阳玉涓 摄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1.0&sid=167216&time=1535985490&signature=ZWnG63ezAQDowMB0vlYg4kNjggUYgv1L8KN5yR9XpjPOxrbdE2&sign=d4c212a73666b66b5e1af7acc1576a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