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村民聚集现场开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唐凡真 摄
中国青年网宜宾9月2日电(通讯员 罗万群)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华儿女,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关注国家最新动态是我们责任与义务。7月24日,四川农业大学犇牛队跟随筠连县畜牧局的王成主任走进筠连县孔雀乡中心村,团队成员与村民交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筠连县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未来。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帮困脱贫。
孔雀乡位于川滇交界地,县境西南部边缘。农业建设方面大量发展茶叶生产,主要种植苦丁茶、福鼎大白茶。近几年,由于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大量散户种植的茶叶无销售渠道,茶叶销售不出去,大多数农户放弃种植茶叶。养殖业的发展也不尽人意,村民养殖的鸡产蛋质量不高,价钱便宜。产业发展成为当地政府首抓的难题。
眼光放长远,口袋撑大点
“我们要口袋撑大点,大家共同发展。”王成主任认为,中心村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问题,生态养殖之路不好走,中心村不仅要经济发展,生态也要发展,绝不能以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代价,因此需要中心村的村民们共同努力。
实践队采访了当地的村支书后了解到,当地的采茶技术粗糙,村民们重“量”不重“质”,基本都是一把捋,茶叶叶形的完整性很难保证,一般是采摘后直接售卖。但如今茶叶售卖不出去,大家都不愿意再拿地出来种植,害怕血本无归,还不如传统种植来得稳当。
据王成主任介绍,目前村中多数为劳动力弱的妇女、老人、儿童,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产业发展严重受阻。为了突破发展瓶颈,王成主任多次召开动员会,他强调,“只有大家的眼光放长远,共同出力、出地才能发展”。
孔雀乡紫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凡真 摄
产业多元发展,政策推广深得民心
经王成主任讲解,孔雀乡的产业发展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通过政府的引导,带领村民多元发展。有很多村民依然保持着传统观念,坚持着传统种植和传统养殖。
王成主任就中心村的产业问题大胆做出了四个长远规划,一是在立足于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政府提供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村民要积极养殖本地乌骨鸡,让鸡蛋价格在土鸡基础上翻一番,让“筠连椒麻鸡品牌”带动61户人家共同富裕起来。二是旅游业与农产品密切结合,一方面大面积种植油菜花,以油菜花节为契机带动当地旅游业大力发展,而菜籽油也将推动当地农产品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以筠连悠久的竹文化为亮点,充分利用沿河两岸的河坝,铺设一条绿色观光通道,将孔雀乡打造成为“筠连紫竹之乡”,而竹笋则将致力于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四是蓄力发展具有浓厚地域风格的茶业,以引进的茶厂为龙头企业,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解决大家销售渠道的后顾之忧,带动村民多元发展。
王婆婆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在家养殖了一些鸡鸭,种植了白茶作为生活补贴。对于王成主任提的多元发展,王婆婆表示很支持,“要是村里发展好了,我儿子在家也能找到事儿做,也就不用再外出这么远打工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生态环境让人驻足
在沿途中,团队成员切实的感受到了孔雀乡的自然风光,云雾缭绕山头,山峰若隐若现,白鹤穿梭于林中。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叨扰了那里的静谧。
据中心村的于书记介绍,孔雀乡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45%,著名的仙雾山森林公园位于该乡。谈及孔雀乡旅游业的发展大计,于书记脸上是难掩的喜悦,“我们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把孔雀乡的名声打响,带动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当然这是需要长远规划的。也是在保护好孔雀乡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
孔雀乡仙雾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凡真 摄
于书记特地带着实践队成员观看了特色的筠连紫竹。紫竹竹杆紫黑色,柔和发亮,隐于绿叶之下,甚为绮丽。据于书记介绍,紫竹的根状茎具有祛风、散瘀、解毒功效。但现在种植紫竹的村民并不多。
孔雀乡还有待开发,也正因如此才保留着川南民居淳朴真实的风格,穿梭在孔雀乡的田间小路中,都带着清新的痕迹,遍布各种野草野花,天上白云朵朵,陆上小溪潺潺,鸟语花香。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孔雀乡保留着天然的风光美景,踏进这片土地便让人流连于此,隐居山林也未尝不可。
此次的实践调研,让团队看到了孔雀乡产业发展的现状,听到了村民的心声,也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以己之力量帮助乡村脱贫,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