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7日电(通讯员 黄赞恒)汶川大地震肆虐着推倒了宝山的房屋和道路,埋葬了村民们的前半生。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在这片废墟上又开出朵朵莲花。近年来宝山村先后荣获“全国百强村”、”“全国绿化千佳村”、 “四川省小康示范先进村”等光荣称号。为了深入探寻宝山村是如何在这十年间依靠乡村旅游业实现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六个核桃调研队来到当地进行走访调研。
这里是当时的重灾区吗?是我们来到宝山村时最大的震撼。家家户户都是独立的洋房,没有破破烂烂的房子,有着不少宏伟高大的温泉酒店,更令我们调研队对当地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 队员们在村企度假村中采访当地工作人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丰 摄
改革开放焕新貌
“这些年变化太大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了,以前一个月能吃两次肉就不错了,现在是想吃啥子吃啥子。跟着村里人一起搞电站,搞旅游,现在就在这边开个农家乐,一年还是挣得到几十万。”一位老大爷笑着回答着我们的问题,见证了宝山的发展历程,回想着在这片土地洒下的血与泪,却是轻描淡写。因地形原因,在宝山村发展农业有一定困难,早在九十年代末宝山村就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地震之前太阳湾和回龙沟等旅游景区就有所名气,灾后重建也投入大量资金来修复这些景区的设施及道路。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是宝山村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龙门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向队员讲解宝山村发展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丰 摄
集体发展共致富
宝山村是集体发展的典范,也是共同富裕的牵头村。并没有像其他农村一样坚持发展工业,而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宝山的这些树啊,周围的绿化啊全是村民们自己栽的,大家都很重视环境的保护,游客们也是觉得我们宝山环境不错来宝山旅游。”在与宝山温泉酒店经理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当地的企业都是一个集体,共同组成宝山企业集团公司,公司也秉承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念,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当问及宝山村目前还有多少村民没有脱贫时,经理自信的笑道:“宝山村哪有啥子贫困户哦!”
宝山村这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和集体致富的模式不仅快速实现了灾后重建,更实现了产业振兴,也在这全面建成小康来临之际,为一些还没有脱贫的乡村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对于乡村振兴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调研队也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