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暑期实践篇】川农学子探索熊猫文创,关注熊猫村精准扶贫
时间:2018-08-19点击次数:作者:喻祯伲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都江堰8月19日电(通讯员 喻祯伲)都江堰坐拥世界少有的“双遗”之地,背靠科研和保护一流的中国大熊猫研究基地,理所应当在大熊猫文创之路上有引领和推进作用。7月28日,四川农业大学国宝先锋队受邀于新晋都江堰文化旅游景点熊猫小巷,参与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年会,共同探讨熊猫IP发展与熊猫村精准扶贫之路。

据了解,促进会将以熊猫小巷为载体,全力打造全球首个集熊猫文化创意、城市休闲旅游、文化互动体验与文创商业品质提升为一体的熊猫文化旅游综合体,传播与深度挖掘熊猫文化、研发文化产品、以促进熊猫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


探索熊猫小巷,体味“巴布”风情


据“熊猫小巷”创始人施美景先生介绍,“熊猫小巷”改造自白果巷,由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引进开发,灌口街道合作支持,结合艺术和文化理念进行设计,同时加强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的合理统筹,以卡通形象“巴布熊猫”作为街巷的创作原型及表现方式。会议期间,团队成员同其他参会成员在施美景先生的带领下一同参观和了解了熊猫小巷。

“都江堰市积极挖掘熊猫文化,发展熊猫文创产品,熊猫小巷正是其集中体现。”团队成员说道。“巴布”雕像、玩偶甚至模型食物贯穿全街,团队成员先后体验了文创精品区、主题餐厅区、创意体验馆、文化广场和文化风情街等5大区域。“这五大区域包括世界馆、城市馆、民俗馆、艺术馆、生活馆、精品馆、画廊区和亲子游乐区8大主题馆和30个小主题,共计60多个场景,涵盖古今中外标志性地点情境,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施美景先生还补充道,“我们想借助熊猫这一主元素,将更多的产品服务等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熊猫主题体验‘圈’”。

熊猫小巷全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喻祯伲 摄


       据悉,街区采用“新零售”(无人售货、旅游土特产和“熊猫+”)的运营模式,将主题体验馆、熊猫特色食品和熊猫文创产品相结合。入巷左面即是文创精品区,层层叠叠的熊猫巴布玩偶及背包系列;右面分列的八大主题馆充分体现了“熊猫+”理念,以萌化熊猫展示各国萌态特征,趣味十足。值得一提的是,施美景先生为参会成员科普了熊猫小巷的前世今生:《巴布熊猫》是熊猫小巷主打品牌,至今已在国内获多项重量级奖项,并在海外展会屡获殊荣,与多国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主人公“巴布一家”作为街巷的创作原型及表现方式无疑会打下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对大熊猫文化的城市传播也十分有利——创造融入熊猫所在地特色民俗和特定国家的著名标识的巴布系列文创产品,返还珍爱熊猫保护生态环境系列价值观。

       发展熊猫IP,链接自然与社会
       
       据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依托熊猫小巷连锁经营,解决大熊猫文化城市传播与大熊猫生态保护的链接问题。
       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熊猫主题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传播推广,文化商务,文化旅游,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利用熊猫小巷整合资源,营造一个具有鲜明独特文化形象的都江堰,发展旅游业同时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倾力打造国际化熊猫文化发展交流平台。
       在逐步推进大熊猫文化品牌产业化的过程中,也要以此途径来弘扬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保护意识,利用栖息地旅游资源,指导当地群众开展生态旅游,使村民脱贫致富。在保护熊猫村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帮助村民在家就业,不断挖掘熊猫IP潜在价值,“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高度统一的发展。
       政府已针对熊猫村发展问题制定了相关政策,如今正处于推广期,正需要更高的关注度,川农学子揽过旗帜,实地调查考研并研读相关扶贫政策,参考以往公益组织通过开展如熊猫骑行,熊猫村守护使等活动的经验,了解到要切实解决问题,还需政府,社会,当地人民一起发力,其中大学生可以承担类似FACEBOOK由校园到社会的媒介作用,逐渐整合资源辐射全国。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0.4&sid=129627&time=1534642984&signature=jk5yNLlPgo6r98RX0bMW7YM62BfoK87KEVpwGOxvAqDZzBJdmY&sign=dcf277341b0ce1f89aebc94cf9e7b3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