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暑期实践篇】川农学子探索栖息地生态保护与村庄经济发展问题
时间:2018-08-18点击次数:作者:吕恩钰 蔡文俊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都江堰8月18日电(通讯员 吕恩钰 蔡文俊)在有野生大熊猫分布的乡镇称为熊猫县(村),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共有51个熊猫县198个熊猫村,在这些熊猫县(村)中普遍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严峻冲突。村民原有的种田、伐木等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的制约,因此只能依靠青壮年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社区经济滞留甚至出现下滑现象。

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解决生态保护与村庄经济发展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国宝先锋队于7月31日赴新中国第一只大熊猫“大新”的发现地都江堰市玉堂镇白马村,从基层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访调研。
     据了解,位于白马村的熊猫谷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有半原生态的野放过渡实验区。为此,村民被迁出,在3个集中点安置。安置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现代化社区,较之城市社区更为紧凑、低矮。队员们在取得村委会同意后,跟随村委会妇女主席到村民家中进行面访。

队员们来到村民家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恩钰 摄

追本溯源,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大多数村民早年的土地都被搁置无法耕种,因此大部分村民目前都闲散在家,社区精英和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剩余的都是弱势群体。”村委会妇女主席如是说。
    队员对95户村民进行面访,发现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又缺乏基础的旅游地相关岗位和资金专业技术的扶持。队员们在调研时进入到小区里的棋牌室,了解到当地居民闲暇时聚在一起的只有这种单一的娱乐方式,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在访谈中,一名队员询问一名年轻女士是否有过依靠旅游业,自主创业的想法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在综合了村民们的答复后发现,留守村民基本没有对未来的安排,大多都是维持现状。这种“安贫思想”也缚束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部分村民肯定了发展旅游业给白马村带来经济效益。

棋牌室里,队员在与村民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恩钰 摄

扬长避短,着力环境设施改善

    据悉,白马村离城镇较近加之景区效应,交通较之贫困山区更为便利,社区有公路3条,灌溉沟渠1200米,社区水、电气、光纤也已开通。
    “虽然外面的路整得很巴适,但是里头有些地方路还是烂的。”一位村民告诉队员。村委书记成书记回答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快农村的发展,道路建设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目前也在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相信很快就会落实下来。”在社区用水发面,一位村委干部补充道:“我们有小型供水站取水,当年汶川地震给这儿的饮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安置点饮水问题,10年的时候投入使用了这个小型供水站,居民用水得到了巨大保障。”近年来,白马村生活条件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逐渐提升,然而离几千米之外的城镇还有很大差距。

展望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办公室,村委会妇女主席告诉队员:“现如今社区的村民议事会机构日益完备,社区党支部,社区村委会,社工村民议事会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作用发挥明显。”
    白马社区按照了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为目标,大力推进‘四大基础’工程,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已任。目前,白马社区村民的管理有序,邻里之间相处和谐。虽然保护区给白马村社区在收入上造成了部分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当能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为社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切实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才能解决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创建人与保护区和谐相处的模式。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0.4&sid=128294&time=1534564009&signature=KX3pjJxr9YwmWqndeOG07N2qklIGdY7QALRvlPVyZ52g68MDzk&sign=6044379cab5d4d8f644b30bb438d4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