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暑期实践篇】川农学子走进苍溪,探索分级诊疗制度下二级医院的处境
时间:2018-08-16点击次数:作者:田瑾 杨映雪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广元8月16日电(通讯员 田瑾 杨映雪)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8月3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医心向溪”团队来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民医院,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在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二级医院的实施情况。

新媒体宣传力度小,提高群众知晓率是重点
    苍溪县人民医院是现代化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同时也是双向转诊中连接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单位的枢纽,现已逐步开始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实践团队到达医院,根据前期民众调研获悉的信息,团队首先针对大众较为关心的医院医疗资源、设备容量、医疗和医务人员的水平结构、服务态度以及费用等进行了调研。在院方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科室、手术室、限制区、半限制区等。同时也“旁观”了一些就诊过程,与部分暂未忙诊的医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调查。一进入外科楼调研团队就惊喜地发现双向转诊的流程示意图,双向转诊流程示意图与入院流程图等放在了进门显眼处。实践团还在调查中发现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通过医护人员引导了解分级诊疗制度的,而传播覆盖面更广更快捷的媒体端,并未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队员们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因电视和新闻报刊媒体宣传力度和醒目度还不够,加上现在各媒体信息量大,冲淡了部分信息的重要程度和大众的关注度。

苍溪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填写问卷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映雪 提供

传统就医观念难改变,强化基层医疗是关键
   在与医院医护人员交流中实践团队了解到,不管民众之前是否了解该制度,生病若需要进医院就医,首选还是知名大医院,或者是周围亲友“口碑好”的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不是首选,甚至少部分人还有所“排斥”,因而呈现出了“小病不就小医院,大病死排大医院”的现象。谈到双向转诊制度,医护人员表示虽是双向转诊,但医护人员均表示上转的多,下转的少。作为一名普通患者,当医院治疗水平有限,将患者上转至其他大医院去,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能直观的意识到这就是分级诊疗中的双向转诊。因此强化基层医疗水平,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守门人”作用,仍是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重难点。

实践团队与接受采访的医护人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映雪 提供

二级医院较基层医疗机构有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但如今“小病不就小医院,大病死排大医院”的现象让二级医院置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地位。因此,二级医院需有效利用区域内医疗资源,在结合自身医院实际情况及区位特点的前提下,与各地卫生部门结合因地制宜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才能在“夹缝”中逆袭,在分级诊疗中发挥枢纽作用。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0.4&sid=122934&time=1534384430&signature=B6N3vEgwjmRqPndZp5kr7bQNdAs6oe4eoGDy9x2KzL8JAblYXM&sign=bd85cf9b07504604f0022d50e3e59c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