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暑期实践篇】川农志愿者三下乡:同包饺子话别离,笑谈理想绘未来
时间:2018-08-14点击次数:作者:周能华 江琳娟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资阳8月14日电(通讯员 周能华 江琳娟)四川农业大学织阳支教团队暑期夏令营活动即将结束。为减少别离愁绪,共筑未来期许,8月10日下午,团队在汪尤金先生家开展了“暖情厨房,饺子团爱”活动。

传承传统,饺子文化送别离

包饺子是家家户户过年时的传统。饺子不仅仅是中国美食的代表,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更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四川农业大学织阳支教团队暑期夏令营结束之际,团队组织了“暖情厨房,饺子团爱”活动,在离别之际,用饺子给大家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尽管多次强调不用自带菜品,五年级的黄英俊同学依旧带来了许多鸡蛋以及竹笋“这是我婶婶让我带来的,她让我谢谢老师们这20多天的付出。”面对老师的询问,他这样说道。
       

为了增添活动乐趣,团队成员罗臣还特意发了一团面用来擀手工饺子皮。清理菜品、剁馅,揉面、擀皮,团队成员和孩子们有序分工,包饺子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志愿者在擀饺子皮。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超 摄

围桌而坐,共包饺子团团闹

馅料准备完成后,首先团队成员王雨琴给大家讲解了饺子的历史来源。“饺子相传是由东汉的张仲景发明的,最初吃饺子是为了御寒,后来,人们常用饺子代表吉祥如意的祝福。”
     

随后,志愿者和小朋友两两搭档,开始了包饺子。
     

“老师,老师,花边是这样捏的吗?”
     

“哈哈哈,老师!江志洪的饺子馅漏出来了!”
     

“小玉老师,快看我包的饺子!”
     

在热闹的氛围中,四十多分钟后,团队成员与志愿者完成了四百多个饺子的制作。

同学们在志愿 者的指导下包饺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超 摄

围炉共食,笑谈别离话


“老师,还有三天你们就要走了,明年你们还会来吗?我舍不得你们......”,五年级的汪曦月问团队成员王雨琴说。


“我们团队每一年都会来的,只不过明年是其他的老师来。现在QQ、微信都很方便,想老师了你随时可以和老师聊天呀。”王雨琴回答道。
     

听了王雨琴的回答,饭桌上的离别伤情瞬间消减了。孩子们聊起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未来的学习、生活规划。
       

团队成员江育聪拿出吉他对孩子们说:“我希望大家都拥有梦想,拥有信念,因为有梦想才有动力,有信念才不会倒下。所以我弹唱一首歌<最初的梦想>送给大家,会唱的同学一起唱哦。”
     

在孩子整齐嘹亮的歌声中,本次活动顺利结束。

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吃饺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超 摄

“自古离别多愁绪。我们不仅想带领大家学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更希望让同学们明白,纵使我们别离,相聚时的快乐时光依旧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团队副队长岳玥说。
     

据悉,织阳支教团队夏令营活动将在三天后正式结束。织阳团队还将通过写祝福信及举行文艺汇演的方式,让孩子们不再着眼于短暂的分别,坚信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山高水长,未来可期。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0.4&sid=117441&time=1534214178&signature=8xZry0KPXd5RYDQVznvq4vk9mZUp9L7GlE6go9mAJkeON2wjWB&sign=8be1f17d0ca646cddfcd943e370a9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