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实践感悟篇】一声老师一身职责,一次相聚一生铭记
时间:2018-08-13点击次数:作者:织阳支教团队审稿:宋三多

四川农业大学织阳支教团队在老鹰乡开展的为期20天夏令营将在8月12日画上句号。初来老鹰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竟然转眼就要和这里说再见。20天的夏令营生活,不仅让我体验了教师这个职业,更让我体会到了老师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担当,让我在付出中收获了感动,在实践中感悟了真知。

       七月:老鹰乡,何其有幸遇见你

        7月21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抵达了支教地——资阳市老鹰乡。阳光照耀下的老鹰美极了,这让我对未来20天的夏令营充满了憧憬。我看着街道上玩耍的孩子,甚至会不自觉地想他会不会成为我们班上的一员。

       他乡温情,老鹰居民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短短的20天支教生活,我深深感受到了老鹰乡居民的淳朴与热情。
       由于今年原定于用于开展夏令营的村公所场地太小,无法容纳所有的同学,因此场地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老鹰乡的赵村长为了帮我们解决场地问题,不仅四处奔走为我们联系当地学校、幼儿园等,还打电话询问附近村是否有适宜的场地。此外,二年级李奥宇同学的妈妈主动联系我们,表示愿意将自家空闲的铺面免费借给我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落实了活动场地。
        除了赵村长和李阿姨外,还有主动将风扇借给我们的李叔,主动减少价格并且送货上门的菜市叔叔;给我们送来自家种的花生蔬菜的居民们......
       淳朴、热情的老鹰乡居民们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感动,。这让我明白,正是因为织阳团队年复一年坚持前往老鹰乡开展夏令营活动,居民们才愿意相信、关心我们。这让我确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更我让坚定了要努力做好夏令营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益处的决心。

家长们给志愿者送来苹果、花生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超 摄

       以信结情,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20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开展的“以信结情,我知你心”活动。
       活动起因是一个同学给志愿者写了吐露心事的匿名信,这让我们意识到,老鹰乡超过7成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很多事情无处言说。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助力留守儿童阳光成长,我们开展了“以信结情,我知你心”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收到了许多写满了孩子们各种内心想法的信。有给老师课堂提出建议的,有向老师寻求帮助的,还有写自己写的小故事的。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同学写信让我多休息,保护嗓子。
       孩子们的信让我意识到,我们通过匿名信件和他们建立了信任,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我们看。更让我意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支教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完成课堂上讲知识的任务,更要学会倾听,用自己的耐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以信结情”活动中同学们在认真地写信。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靖雯 供图

八月,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纵使再不舍得,也到了说和这里说再见的时候。我坚信,离别不应该只有泪水,更应该充满读未来的期待,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20天,不够长,甚至我还没有找到距离学校最近的那一条路;20天,却又并不短,足够让我记住孩子们的郎朗书声和他们的一张张笑脸,记住这里深情的人们,也记住老鹰乡这一片纯洁热情的土地。
       20天的支教生活,不仅让我体验了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更让我深刻意识到了大学生支教的真正意义:
       是为了奉献,让更多孩子得到知识的浸润;是为了青春无悔,在实践中体会真知;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大学生的热血与激情,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我会牢记这次支教给我带来的感动与感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通讯员 周能华)

团队成员和五年级同学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超 摄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0.4&sid=116584&time=1534147354&signature=odDJ5qQLk6jVvNWEzxlO70l2PdSn2X70BGyPngp83Zm9KYreMR&sign=e4e06de5405d81b0971bcfbef117a6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