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暑期实践篇】四川大学生联络校友情 探寻青年创业者眼中的“互联网+农产品”
时间:2018-08-10点击次数:作者:田思璐 郭玉琳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9日电(田思璐 郭玉琳)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推进,农产品信息的互联网化在需求市场的对接的显著作用,创造农业持续化发展模式。四川农业大学“互创探路者”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在七月下旬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联系到学校农业类创业成功的校友的方式,探寻他们眼中的“互联网+农产品”新时代常态化下的持续发展活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性指导。

团队成员参加万春镇人民政府与创客空间联合举办的科技工作交流暨科普培训会。每位队员认真记录笔记,学习了解当地政府的创业性扶持政策。会议由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现创客空间负责人刘一盛主持,万春镇马科长以及十四个行政村的村长参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万春智汇--创客空间负责人刘一盛校友详细给团队成员们介绍创客空间周围展示的四川农业大学的各类农产品创业达人经历。“原来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拥有这么优秀创业经历,创业确实是目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一条出路。”一位队员感触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互创探路者”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讨论,以四川农业大学现有的较成熟的农业型创业项目为例,结合温江区万春镇人民政府以及创客空间传达的创业政策,深入探讨适合大学生容错率高的创业项目。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队员们智慧农夫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刚校友的带领下参观了锦绣城的办公基地,并对有关公司的基本运营模式、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支持公司发展的政策优惠或者扶持制度等问题进行调研。一队员向何刚表达敬佩之情:“师兄的创业经历非常有意思,让我很受启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小队成员们有幸得到千畦花木企业创始人谢龙舟校友的接待。谢先生耐心地解答了小队成员提出的在互联网方面和园林方面的各类问题。对于在企业内构造内部的良性竞争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谢先生分享心得体会也使团队成员们大开眼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来到千畦花木生产基地,基地负责人张恒校友热情为互创探路者团队各位队员讲解了基地内的多肉等各类盆栽品种的种植注意事项,“这些花木盆栽线下通过与固定顾客合作,线上则运用互联网订单化模式运往销售至全国各地。”张恒校友耐心说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街头采访--顶着炎炎烈日,各位队员在四川农业大学正门口询问采访各类职业的人关于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持续化效应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创业的认知程度。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0.4&sid=111757&time=1533813490&signature=Pz8W62Rvorl9xBbN3dqEax85wYCXP2apjVLXQDk0GeygYZOJ5m&sign=0d69340d762f5640bfdf6e6c572674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