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互创探路者”实践团队前往我院学子何刚的创业团队——“智慧农夫”位于温江区“锦绣城”的办公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探寻青年创业者眼中的“互联网+农产品”。
“互联网+传统行业”创业运营模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基础产业,农产品信息的互联网化将有助于需求市场的对接,“互联网+农产品”大有可为。
团队前期通过运用高校平台资源,获得相关信息。队员提前联系调研公司、就近调研基地,将学校在“创青春”、“互联网+”等创业比赛的获奖项目作为调研实践的纽带,密切了解创业公司基本情况,获取最大化信息。为扩大调研范围、增加覆盖面积、提高数据可信度,团队共确立多家运营稳定的创业实体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考察、线上问卷、视频和高校设点等形式相结合进行调研。
研究对象之一,智慧农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由动医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何刚创建。公司主营生产、销售时令鲜果,通过“互联网+农业”的商业模式,将最“当季”、最“本土”、最“纯味”的新鲜果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公司目前已拥有六家生产基地,均为原产地签约农庄,农场主按计划生产时令鲜果,并由四川农业大学果树学专家顾问提供种植技术支持。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的模式进行推进,正逐步扩大市场。
队员们在何刚的带领下参观了办公基地,并对有关公司的基本运营模式、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支持公司发展的政策优惠或者扶持制度等问题进行调研。“参观实体公司对我的创业梦有很大帮助,从何刚先生那里切身了解公司发展轨迹,感悟很大。”一队员在调研后说道。
据悉,此次调研结合高校资源、借助“创青春”、“互联网+”比赛等平台,运用农林产品知识,进行大学生“互联网+农产品”定向创业的典例研究,后期还将形成高校“互联网+农产品”的调查报告,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或双创实践提供可行性分析。队员在此基础上思考,深入了解和体验“互联网+”模式,呼吁更多青年积极投身于相关农业工作,成为新经济的优质“互联网+农产品”创业、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