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四川农业大学志愿者提高农村儿童性知识 减少性侵害
时间:2017-08-10点击次数:作者:邓杰婷 王周琪 廖超 张蝶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9日电(通讯员 邓杰婷 王周琪 廖超 张蝶)小学生性教育一直是社会上广泛热议的话题。而乡村性教育资源匮乏、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浅薄等,都是性侵害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为防范此类事件,完善孩童对相关生理知识的认知,7月14日至24日,四川农业大学i蒲公英·微光朝露支教队川农阳光雨露三支团队,分别于德阳市罗江县新盛镇小学、达州市蒲家镇屈沟村同伴之家、眉山市仁寿县谢安乡谢安小学开展性教育课程,为小朋友普及最实用的生理健康知识及性侵害防范常识。

甄别男女差异,增长性别知识

“男生长得丑,女生长得美!”“男生是短发,女生是长发!”德阳市罗江县新盛镇小学性教育课堂已开课,孩子们正为男女生“找不同”,叽叽喳喳的回答令i蒲公英微光团队志愿者们不禁莞尔。

看着小朋友渐渐写满一黑板的男女生区别后,志愿者上前统计,却发现孩子们提出的均为外貌、爱好、性格上的不同,对于身体结构等生理方面未有提及。当稍后拿出人体结构图时,孩子们也纷纷扭开羞涩的脸蛋。

“身体结构不应是被回避的话题,连自己都不了解,又何谈认识世界呢?”志愿者张蝶说道。

经过快速商议,志愿者们擦掉黑板上的器官名称,决定采用“抢答”模式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学方式的转变使不少孩子坦然说出身体器官的名称,并配合老师在身体结构图中指出男女的差别,“初高中你们也会学到这些知识的,不用害羞。”老师的鼓励也使孩子们更专注于知识本身的学习。

孩子们指出男女身体结构的差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蝶 摄

互动消弭腼腆,详解生理现象

与微光团队不同,朝露团队则与达州市蒲家镇屈沟村同伴之家的孩子们深入探究生理现象。志愿者们精心准备趣味游戏与教育视频,并对上好这期性教育课充满期待。

简要讲述月经由来后,志愿者采用游戏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月经的理解。“拟人化更使孩子们体会到这些器官对女性健康的巨大作用。”一直陪同听课的童伴妈妈赞许道,“互动游戏也化解了小孩的害羞之情。”

见缓解了部分腼腆情绪,志愿者们趁热打铁,通过性教育视频,继续为孩子们详细讲述月经、遗精的产生原因及注意事项。“生冷辛辣不要沾,注意保暖勤清洁,月经到来不要慌,你已长成大姑娘。”“遗精来访不是病,要问规律难找寻,保持清洁勤锻炼,减少次数没问题。”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一会儿便被孩子们背熟,从左顾右盼到聚精会神,志愿者们喜上心头。

“曾经觉得这是很让人害羞的话题,爸爸妈妈也会回避。但听完老师们的讲解,原来这些很正常的!”一名孩子笑说。

防灾患于未然,警惕性侵事件

据2016年数据统计,媒体公开曝光儿童性侵案件平均每天1.21起,7~14岁受害者居多,农村地区发生率高于城镇。志愿者希望凭借性知识普及,为孩子们撑开一把名叫“自卫”的保护伞。

眉山市仁寿县谢安乡谢安小学孩子们年龄差距较大,授课内容完全一致不免影响效果,阳光雨露团队志愿者将孩子们分为大小两班,因“龄”制宜调整课程。

小班孩子年龄在3~8岁,理解及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志愿者老师重点教育孩子们认识自身隐私部位,并提醒孩子们,任何让自己不愉快的接触都应该严肃拒绝,并如实向自己信任的长辈讲述。

针对9~15岁的大班孩子,志愿者们制定的教学内容则更为具体,从近年来发生的儿童性侵事件出发,分析各类儿童性侵案件,包括暴力型性侵害、社交型性侵害、诱惑型性侵害、胁迫型性侵害、滋扰型性侵害等几种侵害形式,告诫孩子们面对熟人仍需警惕、在公共场合及僻静处都应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课程刚开始,班上调皮的男生一直起哄,说上课讲这些内容不好吧。”志愿者王周琪笑道,“可讲到性侵以后就特别认真,正襟危坐的样子让我蛮意外。”

志愿者正告知孩子们身体的隐私部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誉 摄

“乡村比起城市可能会相对保守,你们的性教育课程有受到过家长的质疑吗?”面对提问,阳光雨露志愿者王周琪笑答:“恰恰相反,课程反馈很不错,还有家长私下找我聊天,说孩子觉得课程非常有意义。”

朝露团队志愿者廖超说:“村里的童伴妈妈非常支持性教育课程,提醒孩子们认真听讲,错过可就没人会给他们教授这些知识啦。”

对于大多数乡村儿童而言,性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目前全国各界在儿童的性教育上有极大分歧,但就目前社会事件显示,儿童性教育不可或缺。三支支教团队坚信:“在孩子认识世界之前,应先认识自己。”并将赤子之怀付诸行动,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做出微薄贡献。

原文链接:http://sxx.youth.cn/jxqc/sjjs/201708/t20170809_10476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