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眉山三苏乡小分队的成员们正式展开了相关实践活动。清晨时分,为了避免日光暴晒,当地村民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成员们也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村内新兴鹌鹑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走访。
鹌鹑养殖趋成熟,农户收入有保障
据养殖户介绍,该鹌鹑养殖场于2017年修建,目前养殖规模不大,饲有两万余只鹌鹑,尽管与当地已有的几家养殖场相比显得十分年轻,但其颇具活力与潜能。跟随养殖户的脚步,大家参观了养殖温室,其全自动化的喂食体系与干净卫生的饲养环境让分队成员们对新型鹌鹑养殖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据了解,当地第一个开发鹌鹑养殖的是鹑友鹌鹑养殖合作社,其探索出经济、成熟、有保障的“公司+农户”养殖体系,并通过大范围推广及政府多项政策的支持,吸引了诸多村民加盟并从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问及养殖流程和技术方面是否存在困难时,该养殖户表示遇到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且养殖过程具备专家援助。“尽管我们的养殖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取得大的丰收,但我对未来很有信心!”该养殖户如是说,紧接着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他的激情也深深感染着队员们。
亲身修整养殖场,建设生态新农村
结束养殖场的参观与调研后,分队成员们在鹑友鹌鹑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杨女士的带领下,来到一处需要我们协助修整的鹌鹑养殖舍。大家纷纷为能亲身实践而感到兴奋不已,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杨女士为我们布置了具体任务,并将团队分工为制作、连接饲喂管和拆卸养殖舍内老旧饲喂系统两个部分。在向饲养工人学习相关技术后,成员们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工作,圆满完成了负责人交于的任务。
为了充分贯彻了村里“做好禽畜污染防治,建设生态农村”的理念,原本此处的养猪场改建为鹌鹑养殖舍,其养殖技术成熟、环保、卫生,通过政府的助力在陈沟村得到了有效推广。摒弃了传统养猪产生的粪尿和污水对当地水体保护及生态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生态新农村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