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两位知名兽医学专家作客动医学院教育部创新团队教授学术论坛
时间:2017-04-11点击次数:作者:文:吴英 图:新动力审稿:宋三多

4月10日下午,应动物医学院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恩民教授、吉林大学韩文瑜教授作客动医学院教育部创新团队教授学术论坛,带来题为《PRRSV and host interaction(猪蓝耳病病毒-宿主互作)》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及其裂解系统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曹三杰教授主持。

周恩民教授首先分析了目前猪蓝耳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市面上国产甚至进口蓝耳病疫苗免疫猪后造成蓝耳病的流行情况加剧。指出目前防控的关键在于阻断猪蓝耳病病毒的复制周期,即从阻断病毒吸附、复制和释放着手,将病毒控制在单个细胞内,从而切断病毒在细胞或体内的传播。周恩民教授的研究团队用抗独特性抗体模拟抗原,通过分析蓝耳病易感和非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的差异,筛选出了对蓝耳病病毒进入细胞起关键作用的MYH9受体。MYH9受体能够与GP5蛋白及感染的病毒在细胞内发生共定位,过表达或敲低MYH9后病毒的复制受到相应的正/负调控,证明MYH9在蓝耳病的复制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周恩民教授的研究团队正致力于锚定MYH9和蓝耳病病毒发生结合的结构域。

韩文瑜教授以金黄葡萄球菌噬菌体及其裂解系统为例,通过其研究团队在噬菌体杀菌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阐述了噬菌体作为应对细菌耐药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温和型噬菌体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裂解性噬菌体则由于其能够特异性地裂解细菌而成为了治疗(诊断)细菌病的新工具。裂解性噬菌体通过“穿孔素-裂解酶”二元裂解系统发挥作用,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和分子定时器控制裂解时机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不存在耐药突变的风险。噬菌体从注入DNA到完成释放总共用时20分钟,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杀菌效果显著、高效。唯一不足的是,噬菌体具有很强的专性寄生性,特异性强,一种噬菌体只能杀灭一种或有限的几种细菌。因此韩教授提出了“鸡尾酒”治疗方案——即将多种细菌的噬菌体制成混合制剂或用噬菌体配合抗生素的疗法,既发挥了抗生素的广谱杀菌和噬菌体的特异性杀菌效果,又能有效地克服抗生素所带来的耐药性。目前噬菌体疗法在生产上已经制成了环境消毒剂。

两位专家的报告内容贴近生产和实际应用、讲解方式引人入胜、研究视觉独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师生踊跃发言,就实际研究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科学疑问、论文发表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专家简介:

周恩民,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主任、陕西省动物疫情应急防治队专家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第九届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基因克隆与转基因技术执行专家组成员、农业部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周恩民教授主要致力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生物学、病毒与宿主互作、免疫调控、诊断试剂疫苗及生物制剂研发,禽和猪戊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病毒与宿主互作、致病机制、病毒跨种系传播机制、诊断试剂疫苗及生物制剂研发。近五年在Sci Reports、J Virol、Antiviral Res、Vet Res、Vet Microbio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数十篇。

韩文瑜,现任吉林大学农学部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兽医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人兽共患病学会理事长等。韩文瑜教授长期从事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致力于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分子细菌学、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菌快速诊断技术、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及耐药性抑制剂、抗菌肽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科研特色和优势。主编、副主编《现代动物免疫学》、《现代分子病原细菌学》、《病原细菌检验技术》、《动物疫病学》、《动物生物制品手册》等专著教材多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十五项。他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