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7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国医卓牧联盟的马边分队成员前往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鱼仓山村,开展乡村调研实践活动,了解鱼仓山村基础建设情况及特色产业发展。
正值七月,沉甸甸的猕猴桃、玉米等充实了田野,镌刻了丰收的希望,融入鱼仓山村的景色之中。7月15日上午,团队成员采访了鱼仓山村副村支书张万青,他向团队成员介绍,该地猕猴桃产业在“村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下,已发展至2500亩,产值达到150万元,带动全村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如今鱼仓山村实现了家家有猕猴桃,户户有产业的新格局。
鱼仓山村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路畅通无阻,团队成员在鱼仓山村猕猴桃园区的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炭蛆病和猕猴桃溃疡病是困扰该产业发展的重难点。张万青说道:“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的‘绝症’,无法根治。” 猕猴桃溃疡病本来就使种植户损失较大,近年来,极端天气又频繁发生,鱼仓山村的猕猴桃溃疡病更是呈点状暴发态势
针对猕猴桃病害带来的问题,当地政府请来了对口帮扶专家。通过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专家们“盘活”本土人才,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能带动村民的“土专家”,并持续选育良种,在关键季节做好化学防控、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科学用肥用药等工作。专家们一对一的指导、组团式的帮扶、手把手的教学、实打实的培训,给大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村民们表示:“对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此外,团队成员还深入乡村入户调研,从家庭收入情况、养殖种植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等多方面对村民们进行了采访,并为他们免费发放了鸡痢灵片、土霉素片和阿苯达唑片三种兽药。
近年来,鱼仓山村奋力打造“一村一品”新格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为契机,积极塑造“鱼仓山名片”。本次实践活动中,马边分队成员深入乡村调研,收获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成长。团队成员也依托自己的专业特长,力争做好调研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