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崇仁小学的你们。时间一晃就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在漫长的人生之路里,这短短的七天只是白驹过隙。我也以为当我回来后,一切也不会有丝毫的不同,这只是一段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的经历。但是,今晚在寝室明亮的灯光下,整理一些支教物品时,思绪却又飘回了眉山崇仁小学的那间小小的教室里。 图为支教第一天合影。中国中青网通讯员 陈佳鑫 摄
初见—姐姐你怎么取了个男孩子的名字
七月二十日,刚刚结束了期末考试的我们,迫不及待的就开始订票收拾行李。早上八点在校门口合照后,就踏上了去往眉山的列车,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在旅馆安顿下来。短暂的休憩后,我与其他两位同学就去学校初步了解环境。校园不大,却很有诗意,假山、三角梅走廊、锈迹斑斑的篮球框、长着长长胡须的小叶榕……
到达的第二天,支教正式开始。我以为我来的够早了,但是到学校一看,已经有不少的孩子在教室等着了。第一件事当然是互相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把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来猜,谁是谁。到我的时候,前面已经猜完了四个人,在剩下的三个人两男一女中猜我。可是,我就是第三个孩子才猜对的。这时,一个女孩子稚气的声音传来:“姐姐,你怎么取了个男孩子的名字?” 图为第一天的破冰游戏。中国中青网通讯员 陈佳鑫 摄
相处—姐姐你可以做我的妈妈吗
支教第三天,一个奶奶牵着一个圆圆脸的女孩子来着急的说“我没有微信,她爸妈都不在家,不知道这里可以上课,才听说,现在来可以上吗?”“当然可以”。
因为这个女孩子来得迟,所以就坐在了最后一排,上课的时候总是转过头来看我,我让她好好听课,转过去一会,又转过来了。小孩子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好奇,我对这个女孩子稍微奇怪的行为这样解释。下课了之后,她过来牵住我的手,“姐姐,你喜欢什么呀”“姐姐喜欢你上课认真听讲。”“姐姐,你喜欢耳环吗?还有手链,你喜欢吗?”。
支教第四天,这个小女孩,真的带来了耳环,我强烈的拒绝,但是还是硬塞给了我。两节课下了后,她过来跟我说,“姐姐,你长得好像我的妈妈呀。”然后,她的眸子就慢慢暗淡了下去,自顾自的说,“妈妈已经两年没有跟我打电话了,奶奶说,妈妈又生了个弟弟,爸爸又给我带了一个新妈妈回来。”她的眼睛里浸满了泪水,“姐姐,你和我回去做我的妈妈吧”。 图为孩子们剪的折纸。中国中青网通讯员 严巧华 摄
离别—姐姐希望你们都可以快乐的成长
七天一晃就过去了,离别的那一天,我收到了几张剪纸,“姐姐,送你的”,几个女孩子甜甜的说道。我们很想把气氛活跃起来,但是教室上方还是笼罩着淡淡的忧伤。最后一个环节,颁发奖状后,好多女孩子的眼圈都是红红的。有个小男孩,平时很调皮,但这天他主动举手,但是让他起来的时候,却趴在了桌子上,小声嗫嚅着“谢谢哥哥姐姐,陪我们玩。”在放学后,他凑到我面前来说,“姐姐,我五年级的时候你们还会来吗?” 图为支教队员与孩子们的合影。中国中青网通讯员 严梨月 摄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将这份对你们的思念珍藏。思念,是今晚的月色,是今晚的康桥。(通讯员 严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