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资阳9月3日电(通讯员 舒琰希)身为当代大学生,想做一些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去支教,是我自己一直想完成的一个小愿望,想为农村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视野,希望他们也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所以在支教团队开始招募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参与。7月24日,怀揣着对未来几天生活的期待,我和四川农业大学“蒲公英”志愿者团队队员一起来到了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文峰九义校,开启为期十天的新征程。
初见篇
“姐姐,姐姐,你不要走好不好?”第一天,我陪在一位小朋友身边,即将起身时她这样对我说,在那一瞬间,我才发现这是怎样的责任。我们不仅仅是给他们传道受业解惑,更是他们心中的那道指明灯。每当看到他们清澈纯真的眼睛,我总是告诫自己,要给孩子们带去积极正面的效应,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们,在他们心中种下对外面世界向往的种子,期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乡村,走向世界。上课第一天,小朋友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雪霁 摄
刚开始上课的前几天,孩子们羞涩又拘谨,但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志愿者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针对性的进行了几次热身小游戏,使得志愿者与孩子们相互熟悉起来。慢慢地,孩子们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气氛一度热烈。
相识篇
每天早起买菜是负责做饭分队的日常,也正是因为要自己做饭,每天都会有几个队员不能陪孩子们玩,在得知这个情况,有孩子从家里带来胡瓜送给我们,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他们,还有的孩子怕志愿者在学校吃的不好,从家里摘了枣子给我们当零食······这些小小的举动都透露着孩子们对我们的爱与认可。“哥哥姐姐起床啦!”是每天早上的日常,“姐姐,姐姐,你来和我们一起跳绳吧!”“姐姐,我来写一个谜语你来猜猜好不好?”“姐姐,我们一起来折纸花,看看谁折的好”,慢慢地,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增多,成为了跨越年龄的好朋友。课间休息时分,孩子们总会和志愿者一起玩耍,增进友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雪霁 摄
在来之前,我一直在想怎么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我却从一位13岁男孩身上学会了成熟、稳重。家里父亲患病在床,母亲外出打工,家里大大小小的所有杂活全都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放弃对学习的要求,全县57名的成绩是他用功读书的最好馈赠。大多数孩子在他那个年龄都还在父母膝下承欢,他却担起了一家之长的职责,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勇敢、坚毅与稳重,愿这个默默努力的小男子汉能有一天走出乡村,为自己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位小男子汉在认真的听志愿者进行暑期安全教育的课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雪霁 摄
离别篇
时间总是转瞬即逝,我们的课程历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来到了最终的告别篇,在前一天晚上,我们一起整理物资,一起给孩子们写信,一起看那璀璨的夜空。第二天早晨,我们与孩子们都心照不宣的没有提及分别一事,依旧像平常一样跳绳、折纸······在结营仪式上,志愿者给孩子们准备了小零食和学习用品,给每一个孩子颁发了专属于他们的奖项,用镜头记录下了融洽的一幕。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最后还是要说再见,孩子们临走时不舍的眼神,一直重复问的“哥哥姐姐,你们明年还会来吗?”我们默不作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过身,再见也许真的就是再见了。
孩子们啊,希望你们能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这个最美的年纪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我这个盛夏最开心的事就是能遇见你们,在你们的成长轨迹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使我们此行最大的成功,愿你们都能成长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结营仪式后小朋友们与志愿者进行留影纪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