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实践感悟篇】支教随笔感悟:愿今后的你一直对自己微笑
时间:2018-09-03点击次数:作者:邹世杰审稿:宋三多

图为李胜久的微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愉婷 摄
中国青年网绵阳8月17日电(通讯员 邹世杰)夏日清晨,清风拂面,四川农业大学阳光雨露支教队出发前往绵阳市三台县开始支教活动,怀着一颗对孩子们的热爱之心,去帮助三台县各个村的留守儿童和家庭贫困的孩子。
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两个肤色黝黑的小朋友,长得颇为相似。
“我,叫李胜久,我弟弟叫李胜阳,我比他大一岁。”高个子拍着胸脯瞪大了眼说道。
此情此景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两个失去双亲的孩子。
他们也同样拥有普通孩子们的顽皮,也同样是老师们的好学生,同学们的好伙伴。
“萝卜哥哥你把我举起来嘛。”这是孩子们给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不论是谁,我都不会拒绝,他们喜欢被关爱的感觉,他们同样应该被这个世界善待。

图为第五组同学与老师的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邹世杰 摄


第五小组,有一个叫温良仲小男生,一日三餐,从支教开始到结束,都留在最后收碗收桌子。
“你去玩吧,今天负责的小朋友会打扫的。”我说。
“不用,我来!”他拿着桌布,端着垃圾桶,眼里有一丝顽皮小孩的倔强,笑着对我说。每天他依然这样坚持,我便不再阻拦。
支教结束时,他是最舍不得我们的那一个,想冲过来追上我们,却被拦下。
平时相处时笑的最开心的,离别时却是哭得最伤心的。
他每一次微笑,眼里露出的坚韧与乐观,是生活给予他最大的馈赠。
起床,早操,早餐,授课,吃饭,回寝,除了休息时间,这便是孩子们的一天,这一天之中有多少个美丽的时刻,打动了你我,每一次触动,折射出许多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问题,让他们回到家乡,不再逃避,直面现实,给子女更多的陪伴,让留守儿童不在留守。

望着窗外的的景物慢慢退去,我们也会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慢慢消失,希望最后留下的,是对生活的信念,对改变命运的决心,对前途的自信。
你们都是最聪明,最活泼的孩子,老师对你们充满希望:
去读书吧,做个终生阅读的人;
要不怕吃苦啊,做个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
做个快乐的人;
做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勤奋人。
命运将会把你们雕琢成钢铁一般的人,愿今后的你们一直对自己微笑。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1.0&sid=167157&time=1535986131&signature=Pz8W62Rvorl9xBbN3dqEax8mr8iXP2apjVLXQDk0GeygYZOJ5m&sign=067d141d961fa9cd3a9d4714058eec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