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广安9月3日电(通讯员 徐雅虹 杨柳月)烈日炎炎拾好行囊,终于开始了准备已久的 暑期社会实践,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半夏团队成员一起满怀期待前往广安市,踏上了奇妙的寻牛之旅。
破立之举,新饲料喂养新肉牛
第一次走出校园,跳出书本接触到真正的肉牛养殖,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民以食为天,那么牛每天吃什么?每天吃几顿?经过参观养殖场和养殖场场主的介绍了解到牛每天也要吃两餐,早上一餐下午一餐。同时牛不仅吃草也要吃酒糟,据农场主介绍得知仅仅只吃草的牛不但不能在一年内长到到出栏标准,而且每天喂食草成本高,喂食草的量也难以跟上。了解到这些基本信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何摆脱传统的饲料途径依赖,积极稳妥退出旧饲料,加快形成新的喂养方式呢?经过询问得知牛的饲料是由青草、酒糟、玉米粉、麦糊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就连喂食的草,也是场主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此举一来可以节约一些成本,二来也方便确定喂养的比例。同时炎热的天气怕牛中暑也要每天喂牛盐水补充能量解暑避免中暑给养殖场带来的损失。
破立之举,时代在发展,新饲料喂养新肉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以实践为基础研究饲料配比,才能使养殖场利益最大化,获得更多收益。牛饲料中正在发酵的酒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杨柳月 摄
艳阳淘金,听“哞哞”动人心弦
从书本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到牛属于反刍动物,一天的反刍次数比较多,虽然牛有四个胃,但真正参与消化的只有皱胃,因此消化和吸收也比较慢。但是当我们参观牛圈时发现牛会伸出头来,还会不停的流口水,但却并没有像书本上所说产生应激反应。从场主的介绍中了解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牛以为队员们要给它们喂食了,条件反射引起了唾液分泌增加。但对于一些体型较大、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的牛会发出叫声,牛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吓走陌生人。
清脆的响声,在耳边萦绕着,在社会实践中与所学联系,艳阳淘金,牛声悠鸣,在实践中得到了真知。养殖场中的情况。中国青年通讯员杨柳月 摄
团队成员参观的养殖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杨柳月 摄
走出校园,助力新农村建设
第一次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在学校里学习的生理生化知识接触与动物医学有关的社会工作,很是好奇自己所学到应该怎样为社会做贡献。是每天奔波于各大养殖场为其养殖的肉牛治病?还是细致的为每头牛体检?经过了解知道了牛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娇弱经常患病需要兽医去为其治疗,也没有条件让牛圈里的每头牛都能定期体检。但随着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养殖场的要求也不断地变得严格,之所以不娇弱是因为牛在购入初期便都需要注射疫苗防止爆发疫病,而当养殖场出现死亡的牲畜后养殖场都会立即向上面汇报,政务会派相关人员进行解剖调查。每年的春防秋防都需要很多人才的支持才得以完成工作,因此过硬的专业才能为中国农业作出“一番大事”,才能共同助力中国新农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