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都江堰8月28日电(通讯员 喻祯伲)蝉鸣阵阵的夏日,我跟随团队--“国宝先锋队”实地调查都江堰玉堂镇白马村及其周边相关文化项目后,对于熊猫村保护及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走访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何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提前通过网络详细了解了当地熊猫村发展及政府相关发展和扶贫政策后,针对当地居民对熊猫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接受度等方面,团队制作了几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调查问卷,对当地旅游资源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初次“出征”下乡的我们,有一腔热血亟待宣泄,长途跋涉也难挡。熊猫村与熊猫谷直线距离不超过1公里,但乡村小路蜿蜒泥泞,走出了“行万里路”之感。顶着烈日几经徘徊,总算是找到了白马村。和想象中阡陌交通的农村景象不同,这里是一处宁静的安置小区。据了解,早已开始新农村建设的白马村建成居民小区已有数年,如今居住者主要是老年人,依靠政府补贴生活,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小孩随父母居住,村子成了空荡荡的“留守村”。
熊猫村扶贫绝不是靠口号可以喊出成效的,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有义务也有责任去落实,去调查,去宣传这项工作。团队与我都知道力量微弱,但我们也知道不积硅步、不至千里。只有积极严肃的落实好政策,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有发展,在这次实地调研中我对此感触颇深。
团队着重采访了当地熊猫村--白马村村民,因为他们不仅对扶贫政策的落实有着直观感受,同时团队也能从当地的角度了解到大熊猫资源利用情况。精准扶贫涉及的县乡恰好都分布于中国现存2700个自然保护区周围,其中67个熊猫保护区是最好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探索实验的先锋军,其中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熊猫村居民总计1000万以上。白马村与众多熊猫村一样,都有着熊猫保护与村落发展不平衡问题。团队访问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蔡文俊 摄
白马村村民自拆迁搬至新小区后村政府便回收了土地,然后实行一户一亩地和土地外包,村民每年有土地补助,得以维持生计。但或许因开发意识不够,即便有着紧邻熊猫谷的优势地理条件,村民也未能利用这现成的旅游资源。
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无业高龄人员对于熊猫谷多持态度冷淡,除现担任个别熊猫谷内清洁工作人员外,大多认为政府开发利用熊猫旅游资源是好事,但是对自己没有好处,更希望政府能切实地落实地扶贫政策,修路主张被多次强调。后续交流中,大部分村民对近几年政策是满意的,只是遗憾落实工作缓慢。这又加深了自己对“躬行”二字的思考:很多窘迫的情况,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没有将思考化作实践。
此外,团队还发现村民对于熊猫村的发展其实有很多想法,也很关注政策方向,很惊讶他们对于旅游文化产品的灵敏度。团队也针对熊猫村民这个身份提了很多可能制作的产品建议。
不得不说思想碰撞是很有趣的事:面对尚待开发的熊猫文化商机,团队看到的是熊猫谷的熊猫文创产品,村民们看到的是熊猫居住地特色旅游手工艺品。我们觉得他们想法不够有特色,他们觉得我们想法太过理想化。但我们都认为现在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这些想法需要时间需要政策扶持,实际上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进一步宣传并落实政策,村民们也希望能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大熊猫,这一点上与团队不谋而合。
团队于白马村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蔡文俊 摄
政府相关政策出台不久,正处于推广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大学生参与渠道多样,正是传播的重要支持者。也希望之后有更多的人参与进熊猫村中来,共同帮助落实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