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实践感悟篇】三下乡感悟:废墟十年之于青年
时间:2018-08-27点击次数:作者:徐壹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7日电(通讯员 徐壹)都江堰作为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十年前这里是一片废墟,十年后这里却处处彰显生机与活力,这十年间到底是什么让都江堰焕然一新?借着这次暑假实践的机会,我带着疑问与我们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六个核桃调研队都江堰分队队员一同踏入了这片土地,去探寻这废墟上的十年。
       我们的调研主要针对政府、企业和村民。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六个核桃调研队前往实地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郁涵 摄

       政府方面,我们采访了向峨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她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灾后这十年向峨乡的重建情况,与当下向峨乡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其实这名工作人员与我年纪相差并不大,她是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政府工作的。向峨乡算是都江堰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一个大学生能在最困苦的时候毅然选择从城市到农村投入繁复的政务工作,帮助乡村建设,实属不易。她做过的挣扎、如何面对巨大的落差,我还无法想象。团队成员走访向峨乡政府工作人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姜雪 摄

       企业方面,我们采访了茶溪谷家庭农场的总经理王小琴。她为我们讲述了这十年来所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茶溪谷能在十年间发展壮大,依托于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前卫的运营理念。但让我感悟颇多的是王总本人。在此之前,王总本是有稳定工作的,但在都江堰的地震志愿工作结束之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留在这里。辞掉安稳的工作,开始创新创业;同胞有难,积极投身于经济重建的浪潮,面对如此风险,王总能破釜沉舟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让我佩服,也为我们广大青年指出了一条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道路。

       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我们的群众,我们走访了向峨乡、中兴镇和青城山镇三地,采访了那里的居民,询问了他们这十年间的情况。虽然灾难摧毁了他们的房屋,也可能带走了他们的亲人,但他们除了抱怨、悲伤,更多的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憧憬。
       “地震那么大的坎儿,我们都迈过去了,还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呢。”群众乐观的态度,政府方面的大力扶持,以及青年人才的前仆后继,或许是度过难关的致胜法宝吧。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这些精神品质,世界瞬息万变,我们要不断积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白驹过隙,未来可期。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1.0&sid=149264&time=1535359266&signature=6p8ebgqKwdz5B3lN0vmO4GpyqjS9eD7EZXnGLQox9rJAkWR2Yy&sign=14b3e1a3dcd3e4ba7ceced3f2c072f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