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资阳8月17日电(通讯员 刘洁 兰恬静 彭雪霁)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蒲公英”志愿者团队来到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在文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创意手工课;丰富当地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启蒙孩子们对“美”的理解,对自然的认知。
创意压花课:感受古典技艺的魅力
“大哥哥帮我摘一下这朵花好吗?” 志愿者们带领着孩子们在校园中寻找压花的花材,炎炎夏日也抵挡不住孩子们校园寻花的热情。从压花的起源到如今的发展,“蒲公英”志愿者为孩子们介绍了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压花艺术。“尽量选颜色深一些的花,还可以摘一些叶子作为装饰。”志愿者对采摘鲜花的注意事项和压花的方法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孩子们对压花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什么时候花才压好?”刚刚才把鲜花压进书里的小朋友急着想看见成品的诞生,在得知要一个星期后才能取出成品,又小心翼翼地交给志愿者们帮忙保管。志愿者和孩子们用古典的压花艺术留住夏天的色彩,留住快乐的时光。

孩子们小心地把刚摘下来的花铺在纸上,准备压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雪霁 摄
创意豆子画:感受生活中的美
“上课为什么要带上豆子呀?”“用来吃吗?”当志愿者前一天提醒孩子们带上家里的豆子来上课时,小朋友们纷纷发出疑问。“这是一个秘密,明天来上课就知道了”志愿者故意留下悬念,让孩子们更加期待第二天的课程。
第二天的豆子画课程在好奇和期待中开始,孩子们拿出了自己准备的黄豆,绿豆,红豆……志愿者们介绍了白乳胶的使用方法和作画步骤,还准备了蜡笔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豆子画的色彩更加丰富。“手上如果不小心粘上了白乳胶不用担心,用清水洗干净就好了。”第一次接触到白乳胶的孩子有些小心翼翼,害怕胶水粘住手指,听了讲解后开始大胆创作起来。“原来豆子还可以用来作画”孩子们在小小的惊讶中打开了创作的大门,黄豆向日葵,绿豆小草,红豆太阳……孩子们的一幅幅豆子画在奇妙的想象力中诞生。

小朋友的豆豆画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兰恬静 摄
创意叶脉书签:感受自然的艺术
“刷叶脉最重要的就是有耐心,不能太使劲,太着急。”志愿者从刷叶脉的方向和力道给孩子们讲述刷出完整叶脉的技巧。孩子们传递着欣赏志愿者带来的之前制作好的成品,把镂空的叶脉放在眼前观察,不敢相信叶子下有这么好看的纹路。
为了保护孩子们不被煮叶子的碱水伤害,志愿者从清晨就开始准备,将煮好的叶子泡在清水里供孩子们拿取。孩子们都兴奋地上前取树叶时,一位小男孩却还坐在座位上有些羡慕地看着其他同学,志愿者上前询问,原来是忘记带刷子了,“我刷完了就借给你吧”同桌小朋友的分享让小男孩也很快融入了课堂。“看着小朋友们成功刷出叶脉,还学会了互相帮助,自己心里也很有成就感。”上课的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感受自然的美和劳动的乐趣。
创意的手工课,对艺术的启蒙
“ 我们不对孩子们的作品做好坏的评判,也不想让孩子们的思维被束缚”蒲公英志愿者们想用趣味的手工课程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和保护孩子们的创作。“乡村的孩子们很少受到感知‘美’的培养,我们开展创意手工课就是为了让小朋友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艺术,也让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尽快融入课堂。”看似简单的创意手工课包含着志愿者们的用心良苦。
据了解,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不仅在课业上也在审美能力和情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对艺术的感知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财富。“蒲公英”志愿者们七年来致力于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开设创意手工课,启蒙孩子们对艺术的感知,用爱助力乡村儿童成长。

孩子给志愿者展示自己刷出来的叶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兰恬静 摄

孩子把叶脉放在眼前,透过叶脉的镂空观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兰恬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