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温江8月16日电(通讯员 田思璐 郭玉琳)“我有一个创业梦,模糊得仿佛好像永不能触及……”大学生是当今时代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充满朝气、气宇轩昂,对社会行业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想法。由于受限于经验不足、资源不够等因素,创业梦显得遥远不可实现。
四川农业大学“互创探路者”实践团队运用高校平台资源,七月下旬开始联络优秀毕业校友,分析成功创业典型案例,以全国互联网+比赛、创青春赛作为调研实践的纽带,同企业创始人、公司职员、镇村干部等交流学习。

团队队员讨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科技交流会上看农业发展
“当今农业发展追随多样化,不单单是种植交易,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化农业等全面开花。”在万春镇科技工作交流暨科普培训会上,万春镇马科长从“都市农业”和“新经济”这两大板块聊产业、摆发展。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讨论,以四川农业大学现有的较成熟的农业型创业项目为例,就适合大学生的高容错率创业项目向参会人员发问。“大学生创业要紧跟国家发展趋势,符合整体定位。” 创客空间负责人刘一盛现身说法,“我在创业过程将智能、绿色、创意、共享等‘新经济’因素多维度结合,目前可从医疗、服务、电商、旅游、文创等方面寻求着力点和突破点。”一位队员在会后表示收获颇多:“创业要从现有的产业形式、结构出发,明确创业方向,进一步完善创业想法,参加科技交流会助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与成熟。”

采访何刚先生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智慧农夫里探实用妙招
“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持续化结合,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常态化融合,创新性长久发展。农业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基础产业,农产品信息的互联网化将有助于需求市场的对接,发展潜力巨大。”谈起创业初想法,智慧农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何刚认为认清现状,抓住时机,敢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创业资金常常成为最困扰创业大学生的问题,您当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队员在深入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自筹、银行贷款、政府补贴、比赛奖金等方面都是创业资金来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我们的创业基础自然也就搭建好了。” 获知何先生的创业妙招,队员认识到学校、政府、社会各级对于创业的扶持力度都十分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智慧农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公司主营生产、销售当季鲜果,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商业模式,将最“当季”、最“本土”、最“纯味”的新鲜果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公司目前已拥有六家生产基地,均为原产地签约农庄,农场主按计划生产时令鲜果,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的模式进行推进,正逐步扩大市场。

参观千畦花木多肉生产基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园林景观中感企业建设
带着对其成都千畦花木有限公司创业成功秘诀的好奇,团队成员前往公司生产基地。由谢龙舟创建的成都千畦花木有限公司在生产种植造型景观植物,提供园林景观设计、工程预决算,承接室内绿化、园林景观施工等多领域经营。在基地负责人张恒先生的带领下,团队队员先后参观多肉苗生产线、肉苗培育的方式、活体园林景观。
如何在企业内构造内部的良性竞争是队员向谢龙舟先生提出的问题,“分组竞争,形成公司内部竞争品牌模式。”谢先生耐心解答,“不可忽视的还有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良好运营的基础,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企业的文化是为有限的生活空间创造无限的生活乐趣。” 此外,他还向小队成员讲述大学期间的创业之路、毕业后的奋斗历程以及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行业现状。“对于企业建设,其中的种种奥秘让人大开眼见。在创立公司后,如何经营好它是每位创业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队员在羡慕赞叹谢先生之余对于创业有了更深入长远的思考。
在一次次寻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多听多思考,向创业者积极发问,亲身体验企业生活。拥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通过学习创业典范的模式,不断完善创业理念,遵循成功创业轨迹,在迷惘的未来创业路上能清楚大致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