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16日电(通讯员 郭玉琳 田思璐 何凌霄)7月26日起,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互创探路者”社会实践团队借助学校创青春赛、互联网+比赛等平台,运用农林产品知识,在成都市温江区进行为期一个周的毕业校友“互联网+农产品”定向创业的典例研究调研,为今后的大学生职业选择寻找出路。500份线上问卷调查,街头采访百余人,为此次创业调研提供了可行性分析。

队员们与万春智汇--创客空间负责人刘一盛先生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创客勇闯空间,抓住紫土豆商机
7月28日,团队成员前往温江区万春智汇——创客空间进行调研,并有幸采访到成都千盛惠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一盛校友。
刘一盛校友带领各位团队队员参观了万春智汇——创客空间,讲解了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入驻的项目他所了解到的情况。从个人的创业经历与当代的“新经济”相联系,智能、绿色、创意、共享等与产业结合的角度出发,刘一盛校友针对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创业资金来源进行了讲解:“自筹、银行贷款、比赛奖金、政府补贴等这些方面都是大学生获得创业资金的一些方式,眼光不要自我局限,有时候外来的一些正规渠道筹集到的资金会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强有力的帮助。”队员们全神贯注听着,记录着刘一盛所说的重要的信息点。在采访最后,刘一盛先生建议:“大学生创业项目要符合国家整体定位,迎合市场需求,学会运用互联网+的模式,从医疗、服务、技术、技术、电商、文创等方面寻求着力点和突破点。我们公司的紫色马铃薯就是如此去进行创业的。”

采访智汇农夫开发有限公司的职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瓜果创业调研,青年只做最佳果品
生鲜水果市场频繁爆出农药、化肥滥用事件,导致消费者出现因不确定水果是否绿色安全而“不敢买”的尴尬局面。特此互创探路者团队队员前往以瓜果销售为主的智慧农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锦绣城办公基地展开调研,探索放心水果运营秘诀。
“我们公司实施“农业+健康+互联网+社区”的运作模式,选择优质的农场对接,用公司的系统方法农场进行打造,形成以订单生产的模式。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网络平台,通过电子商务,降低农业成本,资源高效利用。”智慧农夫公司创始人何刚校友说道。队员们在何刚的带领下参观了办公基地,并对公司职员进行互联网+瓜果农产品的问卷采访。公司目前已拥有六家生产基地,均为原产地签约农庄,农场主按计划生产时令鲜果,并由四川农业大学果树学专家顾问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实现放心水果从农户到消费者的对接是智慧农夫公司的创始目标。可见,大学生要想进行在互联网+农产品方面创业不仅需要在农产品方面有效整合多方信息,更需要运用互联网优化流通渠道。”团队一位队员采访完后说道。

谢龙舟校友为各位队员讲解其公司的运营模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园艺 摄
传统花木创新,小盆载承载大梦想
“这些多肉盆栽品种呀,不仅好看,还很便宜。”一位队员望着大棚里的颜色、形态各异的植株说道。7月30日早晨,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们趁着清早的天气还不热,来到了位于温江区万春瑞香路的成都市千畦花木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互创探路者团队带着对谢龙舟(四川农业大学的校友)创业成功秘诀的好奇和互联网+农产品运营模式下企业发展优势如何建立的疑问踏上了本次的寻访之路。
谢龙舟校友谈到:“因为个人对盆栽的格外喜爱的原因,我在大学三年级下期开始创业做花木类产品,通过互联网线上接单销售,将生产种植小盆栽、多肉植物、造型景观植物等产品从基地运往全国各地。”此外,队员们还了解到公司内部以打造不同品牌模式形成内部的良性竞争,提高花木植株的销售营业额。
此外,互创探路者团队队员还在线上调研了在 水产类、咨询服务类,禽兽类等方面创业成功校友的情况。“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运用互联网的优越性,创新创业将传统农业变新、变活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校友成功处体现在他创办的公司,公司的发展趋势取决于创业眼光。”获得互联网+比赛的省赛铜奖的一位队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