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暑期实践篇】四川学子三下乡: 一心携手共织阳 照亮留守孩童心
时间:2018-08-10点击次数:作者:蒋鑫越 张雅博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资阳8月9日电(通讯员 蒋鑫越 张雅博 )7月22日,资阳市老鹰乡瞬间被一行人点燃: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喊着:“川农的老师们又来啦!”奔走相告。这行人便是四川农业大学织阳支教团队,团队致力“乡村教育振兴”,这已是赴老鹰乡开展暑期夏令营的第四年。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现状、更好照应当地教学需求,团队于7月31日下午,踏上走访老鹰乡石榴、高桐、吉乐、宝珠四个村庄的路途。

队员赴村庄调研途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江育聪 摄

家庭陪伴缺失严重 建立日常分享平台


走访家庭中,留守家庭占比高达72.2%,其中仅有15.4%留守家庭监护人主动关注过孩子在校表现、学习进度,有些监护人甚至并不知道孩子就读年级。“平时农忙,娃娃真的没啥功夫管,我跟他爷爷没得文化,不懂那些……”受访时,五年级学生杜佳芯的奶奶说道。当问及孩子父母情况时,佳芯突然哭了起来。原来,佳芯出生以后,父母都去了深圳工作,每年只能见到爸爸妈妈其中一个。长期想念,让这个10岁的小女孩一提到爸爸妈妈就开始哽咽。
        “今天回去我们建个微信群,把留守孩子的父母都邀请进来,跟他们分享孩子的点滴怎么样?”离开佳芯的家之后,负责人跟队员们商量道,“孩子们哭得太让人揪心了,家长们应该知道孩子的想法。”
         结束家访当晚,团队随即创建微信群,跟家长们分享了当日家访心得和照片。家长们纷纷感谢团队提供分享平台,感慨“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孩子们”,并表示会一如既往支持团队工作。

家长正在接受团队访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江育聪 摄

可以把你讲给我听吗?


家访结束后,团队收集到关于家长和孩子期待、家庭教育认知等多方面数据。并根据数据做出了课程调整:增大课堂互动,提升课堂丰富度;新增团体辅导,助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更贴近留守儿童实际,拉近孩子与团队的距离,团队开设“把自己讲给老师听”主题系列活动,涉及写作、团体辅导课程。
       “看了孩子们写的作文,你才真正的明白,再调皮的孩子都有可爱让人心疼的一面。”五年级班主任周能华分享写作课时跟同伴说道。
        良好的沟通是双向的,因此,写作课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写了回信,将老师的感动和鼓励传达给孩子们,架起老师与同学沟通的桥梁。

团队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图为队员正在熬夜备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鑫越 摄
五年级汪瑞鑫正在开心地跟同学分享“自画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江育聪 摄
五年级王藜蒨正在跟大家分享“自画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江育聪  摄

“心理团体辅导”课上,平日里调皮的小男生勇敢地站出来跟大家分享“自画像”

平日里安静少言的女孩也站上讲台讲述自己。越来越多的游戏互动让孩子们与老师相处更加融洽,孩子们向志愿者老师打开心扉的种子也正在悄悄萌芽。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让孩子们敢于表达自我,织阳团队正在努力。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signature=wOPDAM2LbdQB6J8ljGNZazYNX9ixRA7KX0mkV39oyW5xrzpYeg&uid=72970&phone_code=1c2aa32463811773cb548faa5b9f4eef&scid=111556&time=1533866900&app_version=(null)&sign=75615bb1d99838c932044bd925ca0b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