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 “六个核桃”调研组汶川分队在绵虒镇开展了关于灾后乡村旅游业振兴和发展的调研活动,走访辗转多地,考察面覆盖政府、企业与群众等,收集到许多有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信息。
汶川分队来到绵虒镇民族特色村——羌锋村,得到了羌锋村村党委书记的热情接待,双方就政府对该村的旅游业支援的情况和实行的惠民政策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交流。队员们从中了解到,羌锋村通过政府支持及外界援建,在2009年时基础设施基本完成重建,恢复了整体经济,村民脱贫也基本完成,现仅有两户因突发疾病原因未脱贫。尽管如此,该村还是存在缺少年轻劳动力、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羌锋村政府表示会积极解决并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共同建设,推进该村的发展。
分队在羌锋村众多的农户中选取了两家典型农户进行了采访,主要询问了他们关于震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他们表示:“震后土地大多用于道路重建,村民无地可耕,生活压力较大,家庭经济情况差,急需发展新的产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另外,分队成员还了解到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差异让最终到村民手上的重建资金、重建物资较少,不足以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资金问题仍然被放在核心位置。
汶川分队还对两个典型企业——大禹农庄及汶川岷江甜樱桃进行了调查与采访,针对乡村旅游业中振兴中的道路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谈。大禹农庄与汶川岷江甜樱桃有限公司在定位上有所差别。大禹农庄是汶川地区近年来发展较好的生态农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养殖、种植、住宿、餐饮、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的农业体验旅游。目前已经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利用网上直播或一些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而汶川岷江甜樱桃有限公司则以加工樱桃、车厘子,生产基础食品为主。在和大禹农庄企业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分队成员了解到自从农庄转型之后,对于自身发展和当前汶川的乡村旅游业痛点,企业有了很多新的思考,例如把旅游“体验化”,让旅游者体验做农活来增加参与度和愉悦感,以及建设大禹文化、建立IP、将其建设成文化产业链等等。汶川甜樱桃公司则表示他们已经和当地旅游业进行了合作,游客可以在企业自己的种植基地体验樱桃的采摘活动,了解企业的产品。两家企业在未来的规划中,都提到了产品的创新度和产品多元化,要把产品与当地特色更好地联系起来,扩大旅游产业范围。
十年来,汶川人民一直积极向上,努力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利用地区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体现出汶川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但与此同时针对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痛点——政府和人民,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人民的平衡点该如何寻找,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