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8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阳光雨露”实践团在成都市温江区永宁街道杏林社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团队成员为社区100余名小学生设计并实施了涵盖科学知识、安全教育与综合素质提升的系列课程。
为让孩子们在有限时间内接触多元知识,团队精心分为六个教学小组,以"趣味与实用并重、传统与现代结合"为理念,构建起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趣味绘画组以“想象力”为主题,启发孩子们用画笔展现奇思妙想;天气探索组让孩子们认识天气规律,掌握实用生活天气常识;传统文化组引领孩子们在节气、生肖、传说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安全教育组针对居家、防溺水等场景,通过情景模拟,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诗词赏析组以传统节日为纽带,让孩子在民俗活动中感受诗词韵味;农业知识组围绕“小麦与稻穗”,带孩子了解农作物,领悟珍惜粮食的道理。
(图为孩子们分享的画作)
(图为孩子们和老师讨论诗词作品)
支教期间,团队每日于上午9点至下午5点开展课程。除常规教学外,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课间互动,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兴趣,营造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部分志愿者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提到的兴趣内容进行个性化准备,如绘制神兽图案、陪伴孩子进行绘画交流等,鼓励学生表达与分享。为提升课堂效果,团队在筹备阶段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多轮讨论与优化,力求通过游戏化、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例如,通过手掌画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借助模拟实验讲解自然科学原理,或通过情景表演加强语文学习,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支教团队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灯塔,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不懈追梦的身影,也成为了团队成员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此次支教虽已落下帷幕,但“阳光雨露”实践团的公益足迹从未停歇。正如“阳光雨露”四字所承载的深意:这群年轻志愿者用五天时光,既如阳光般照亮孩子们的视野,带他们触摸诗词的韵律、自然的奥秘;又如雨露般滋养心灵,让安全意识扎根、文化自信萌芽。公益之路漫漫,这群年轻人正带着初心,让“阳光雨露”的滋养,延伸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