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国医卓牧联盟”社会实践团宣汉小分队来到宣汉县大成镇,深入了解当地肉牛养殖情况,开展一系列走访调研活动,旨在推动大成镇肉牛养殖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初识蜀宣花牛:实践团深入农户,见证畜牧兽医的现场救治
当地畜牧兽医站的周成毅带领小分队深入农户走访,为农户的肉牛治病。在这里小分队第一次见到了“南方第一牛”——蜀宣花牛。小分队成员认真观摩学习了周成毅是如何为肉牛治病,同时,小分队也注意到某些药物对牛有一定刺激:注射过程中牛抗拒反应强烈,这一现象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鲜活的实例。解决问题后,农户脸上称赞道:“周老师每次都能把我的牛治好,每次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图为分队走访农户)
探索养殖基地:实地考察揭示饲养环境对肉牛健康的影响
小分队实地探访了四川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宣汉县兴蒙养殖专业合作社)、伟兴牧业、欣顺家庭农场以及缘满恒沣肉牛育肥基地等多个肉牛养殖场。在这过程中,分队成员了解到了多种肉牛养殖方式,并与周成毅和养殖户交流探讨了部分问题。通过不断地对肉牛状态进行比较,分队发现,牛的饲养环境对其生长至关重要。此外,分队还注意到牛常患肺部疾病,治疗此类疾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这一问题尤为重要。
(图为分队走访肉牛养殖场)
面对挑战:分析肉牛养殖难题,探讨解决方案与乡村振兴结合
途中谈及对牛误食尖锐金属物的处理方法,周成毅介绍,目前通常采用非手术方式取出,手术取出仍存在一定难度。在走访众多养殖场的过程中,小队发现幼牛并不常见,于是向周成毅询问当地养牛是否大多从外地购入。“是的,大部分都是从吉林等地购买,因为繁育小牛风险较高,且技术尚不成熟。”周成毅回答道。分队还了解到,当地大规模养牛起步于四年前,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这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图为分队成员协助周老师治疗患病肉牛)
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分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川农人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进一步明确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决心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策略。后续,“情系三农-国医卓牧联盟”社会实践团宣汉小分队将继续开展实践活动,为当地养殖户发放兽药,收集调查问卷等,力求为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学校科研成果,助力大成镇肉牛养殖业升级发展,探索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