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8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强农之路”发展成就理论宣讲团于暑假期间深入家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展成就观察与理论宣讲活动。15名青年学子带着精心准备的专题报告,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恢弘图景与深刻变革,从政策源头到科技前沿,从产业创新到生态守护,一一呈现于基层群众面前,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时代强音。
实践前期,实践团围绕“强农之路”的宏大主题展开深入学习。团队成员广泛查阅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促进法、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献,深入理解国家战略。15名队员分组认领了涵盖政策、科技、产业、生态、文化等维度的15个宣讲主题。为了确保宣讲内容契合实际,队员们提前了解了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特色产业及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力求将高大上的政策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乡土语言”。
实践中期,队员们分赴自己的家乡,开展社会实践和理论宣讲。每位队员将所学知识整理成册,通过多种方式向家人、朋友进行宣传。队员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强农之路”在政策、科技、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结合自身所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意义。队员徐世芳在产业链延伸中的主题宣讲中介绍了一粒麦子的“七十二变”:“一粒麦子的‘七十二变’,生动诠释了产业链延伸的魅力与力量。它告诉我们,传统农业不‘土’,初级产品不‘低’,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和科技的手段,去挖掘、去延伸、去创造!这不仅是麦子的故事,更是我们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一。”
“同学们讲得很实在,让我们知道国家的好政策就在身边,也看到了智慧农业怎么帮我们种好地、卖好货,更明白了保护土地和水也是保护自己的饭碗!”一位宣讲人员感慨道。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国情观察,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青春宣讲。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15名青年学子以田野为课堂,将中国农业波澜壮阔的变革史诗转化为生动讲述,在观察中深化认知,在宣讲中传递信念,在服务中贡献力量。他们用青春之声,唱响了科技兴农、绿色护农、产业强农的时代主旋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