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2025年8月10日至8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强农兴农”红色基因传承实践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分别奔赴不同实践场域,从乡间田埂到红色场馆,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使命,在实践中解码初心。
扎根田埂,体悟农耕智慧
部分成员奔赴乡村田间地埂,投身农业生产实践。成员们向当地农户请教种植技巧,学习水稻插秧、果蔬培育等知识。实践期间恰逢当地遭遇短时暴雨,队员们主动帮助农户抢收即将成熟的玉米,尽管浑身泥泞,却没有一人退缩。亲身劳作让成员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内涵,更懂得了农业发展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坚定了助力农业发展的决心。
馆中探史,传承红色精神
另一批成员则走进红色纪念馆,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奔赴广东佛山顺德区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旧址的成员,在历史遗存中读懂使命传承。在农民运动史展厅,队员们通过历史照片与文献实物,了解了彭湃、阮啸仙等农运先驱在推动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中的重要贡献。参观张思德纪念馆时,队员们依次走进“谷雨时节”“红星照耀”等主题展厅,系统了解了张思德从参军到牺牲的革命历程。展陈中“试吃野菜护战友”“牺牲瞬间保他人”等事迹,让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刻内涵。
实践期间,团队还组织了两场交流分享会。田间实践组邀请当地农户分享各季节种植技巧及防灾方法,与实践成员交流课本农业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红色场馆组则将收集的革命故事整理成宣讲材料。队长梁俊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十天的实践让我明白,强农兴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像革命先辈那样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未来,这些青年学子将把实践里收获的感悟,转化为逐梦前行的动力。无论是深耕农业科研助力产业振兴,还是传承红色精神赋能乡村治理,他们都将以青春之姿,让“强农兴农”的担当与红色精神的光芒,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绽放更耀眼的光彩,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为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