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8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医”心向阳·织阳支教团奔赴成都市简阳市江源镇。当四十多个乡镇孩子的目光,与支教团成员的热情相遇时,一场关于知识、陪伴与成长的夏日奔赴,在乡野课堂悄然启幕。
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在支教活动开展前,针对儿童心灵陪伴缺失问题,刘明洋老师创新设计了以“积极心理培育”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巧妙融合手工创意、趣味科学普及等形式,通过手工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借助趣味实验激发自然科学兴趣,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引导情绪管理技巧,全面提升抗逆力与社交能力。拓展课程同样精彩纷呈:探索动植物奥秘、感悟女排精神故事。“老师,原来毛毛虫是这样变成蝴蝶的!”“我以后也想当运动员!”,孩子们兴奋的分享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各种寓教于乐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综合素质提升。
图为学生制作手工
同时,团队聚焦乡镇儿童小升初的学业衔接痛点,针对即将升学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差异,量身定制衔接课程,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采用一对多辅导模式,灵活运用板书、PPT、视频等多样化手段,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
育心育智,教学相长
在支教活动初期,团队成员面临教学经验不足、学生配合度不高等挑战。随着支教活动的进行,团队成员通过交流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最终构建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态。支教团成员既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这种双重角色让沟通和交流更为顺畅,使孩子们不仅能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更能在心灵上获得滋养。
图为支教团成员上课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支教团成员通过此次宝贵的支教活动,坚定了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同时,此次支教活动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在乡村教育沃土上谱写了动人篇章。
图为支教团成员演示物理实验
展望未来,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公益实践,将活动模式推广至更多乡镇地区,并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与政策支持,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教育支援体系,为促进教育公平贡献持久力量。我们坚信,每一份爱的播撒都将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期待见证更多温暖的教育故事在广袤乡野间绽放,用爱与智慧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