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2025暑假社会实践】强农兴农感悟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08-27点击次数:作者:吕珂阳审稿:宋三多

    为深入学习宣传“强农兴农”思想,坚持红色基因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砥砺青春力量,710日,四川农业大学动检202201班、动检202202班的六位学子,通过线上问卷调研,观看农业发展相关文献或红色影视作品,参观家乡的红色纪念馆并分享心得。此次活动使学子们体悟到我国的成就发展,感受到了党的红色精神伟力。

调研前期,小组准备了“大学生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为主题的线上问卷调查。调研团队通过朋友圈、QQ空间等青年群体活跃的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40余份,这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农业发展与自身使命的深度关注。

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本次调研的 100 名大学生中,有 92.3% 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通过系统了解农业发展现状 —— 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率提升至 68.5%、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人数年增 12% 等具体情况,不仅让自己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规划清晰度提高了 76%,更强化了对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同时,数据显示 89.7% 的青年群体认为,这种认知升级使他们对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有了更具体的定位,比如有 63.2% 的人表示会将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结合。这种变化直接推动 78.5%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显著增强,愿意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较之前提升了 41%,进一步筑牢了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同时,青年群体对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有了更清晰的定位,这一认知升级将有效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涵养奉献精神,筑牢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此次调研不仅为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强农兴农事业的认知与态度提供了有益参考,更折射出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主动意识,为后续开展相关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研中,团队成员同时行动起来,共同推进调研任务。小组队员吕珂阳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后表示,走进纪念馆,历史的庄重迎面而来,从展品简介的文字中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不屈与顽强。只有当触摸着带着温度的历史,才真正懂得红色记忆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需要我们接力传承的奋斗接力棒。


(图为动物医学院强农兴农实践团队长吕珂阳学习改革历程)

小组队员刘孟祺,吴世宝,陈炫政阅读了著作《红色精神》。他们表示,整本书给人一种强大的冲击力,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为前驱、清介自守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革命精神,指导和淬炼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

实践小组队员吴睿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读、等方式,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创造的辉煌成就。在走访过程中,泛黄的史料、斑驳的实物、老党员的口述,共同勾勒出近百年来党和人民奋斗的壮阔画卷:从经济领域实现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到科技战线接连突破 "两弹一星"、高铁组网、航天探月等尖端技术,农业相关重大科技成果从匮乏到如今年均超 3 万项;这些实打实的发展成果,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实践结晶。

接续奋斗,绽放强农兴农路上的“无限精彩”。有句农家谚语是这样说的,“人勤春早功不负“,这句话启示学子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道路上要谋划在先、担当在先、作为在先,下好“先手棋〞,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笃定前行,在新的征程上用努力奋斗凝聚力量、绽放精彩。青年一代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先辈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励自己,在岗位上有担当,有作为,为祖国的发展增添正能量,为新时代的进步做出新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