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2025暑假社会实践】探寻红色足迹,感悟文化底蕴
时间:2025-09-02点击次数:作者:吴睿晗审核: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探寻文化遗产价值,近日,一支青年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大足烈士陵园、自贡江姐红色教育基地、红岩纪念馆及灵隐寺飞来峰,开展了一场兼具精神洗礼与文化感悟的实践活动,在实地探访中汲取奋进力量。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大足烈士陵园。据了解,该陵园始建于1954年底,园内安葬着119名烈士,其中既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牺牲的解放军指挥员、地方工作人员,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发展奉献生命的英雄。踏入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让成员沉静下来,深切感受到烈士们用生命守护家国的赤诚。随后,团队走进园内的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内展出的文物、图片系统串联起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近百年的大足革命历史——从早期民众反侵略的英勇斗争,到本地党组织的萌芽与发展,每一段史料、每一件实物都让成员对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故事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认知,也让“和平来之不易”的感悟愈发真切。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大足烈士陵园)

离开大足,团队一行前往自贡江姐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江姐文化艺术中心、江姐故居、江姐雕像与江姐公园相互呼应,构建起立体且生动的红色教育空间。团队成员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先后参观江姐故居与陈列展区。在故居内,大家触摸着旧时代的桌椅,仿佛能看到江姐(江竹筠)生活与工作的场景;在陈列区,翻阅江姐的革命手稿,聆听她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从事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后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的事迹,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这位革命烈士为信仰奉献一生的历程。现场的情景演绎、实物展示让“江姐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文字,而是可感可知的信仰力量,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江姐故居)

紧接着,团队成员们抵达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的红岩纪念馆。这座依托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建立的纪念馆,处处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走进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身影,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实物——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公文包、烈士们在狱中缝制的衣物、传递情报的秘密工具等,无声诉说着艰难岁月里的坚守与抗争。在曾家岩50号复原场景前,昏黄的灯光下,成员仿佛看到周恩来同志深夜伏案起草文件的专注身影;在渣滓洞、白公馆相关展区,“狱中绣红旗”的实物复刻、烈士们饱含深情的绝笔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面对酷刑时的无畏、面对死亡时的坦然,以及对党的绝对忠诚。“原来‘红岩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用生命践行的初心与信仰。”一位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感慨道。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红岩纪念馆)

红色教育告一段落后,团队将目光转向文化遗产传承,前往灵隐寺飞来峰开展探访活动。沿着蜿蜒的石阶向上攀登,沿途的宋代石刻造像逐渐映入眼帘:弥勒佛的憨态可掬、罗汉像的庄严肃穆、菩萨像的慈悲温婉,每一处雕刻都细腻传神,即便历经千年风雨,仍保留着清晰的纹路与生动的神态。团队成员纷纷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石刻的细节,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造像背后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与艺术价值,在指尖触碰到石刻斑驳的痕迹时,真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古人的智慧匠心。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在红色足迹中感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也在文化遗产探访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团队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收获转化为奋进动力,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守护文化根脉,在新时代展现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