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外媒视角-实践感悟篇】 汶川之行:重启生命,无畏前行
时间:2018-08-28点击次数:作者:宋代丽 张益文审稿:宋三多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8日电(通讯员 宋代丽 张益文) 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瞬间天昏地暗、山崩地裂,一切都化为了废墟、瓦砾,其中的人们四处逃离,他们哭喊着、奔跑着、救援着……幸运的活下来了,不幸的便是永远的沉睡了。十年后的汶川,涅槃重生,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着。十年前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十年之间是什么改变了他们?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又生活得怎么样?抱着心中不解的疑问,跟随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拾忆人”,来到震中地汶川映秀。
     
       当我们在采访当时地震的亲历者时,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当年灾难的残酷,以及在面对灾难时人类生命的脆弱。但与之同时,他们又向我们证明着,生命是坚强的。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指挥下,在人民部队的帮助下,在中国人民的支持下,勇敢地站起来了,与这场天灾横祸顽强斗争,带来如今美好的生活。
     
       十年之期,对于我们可能转眼即逝,但对于那些需要抚平伤口的幸存者们来说却足够煎熬,足够漫长。故人已逝,草木皆变,那份震撼和伤痛永远不会因为物质、感情的补偿而稀释,或者渐渐消散,而是成为他们心中永远挥不去的伤疤。
     
       活着的人,更知敬畏生命。思想家史怀哲说过,“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那些幸存者们,在经历过生命的考验后,没有一蹶不振、颓废混沌,而是比常人更加积极乐观,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过好他们如今的每一天,带着不幸儿的期望昂首挺胸的走下去。回想自己拥有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却还时常充满了抱怨,如何能与他们相比?
     
       百年不遇的汶川地震它带走了鲜活的生命和往日的生机;但也带走了人情的漠视和对磨难的恐惧;带来了倾颓的房屋和无尽的痛苦,但也带给我们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大抗震精神。站在新的起点上,这股巨大的力量将会带领中国人民勇敢无畏地走向美好的远方,让失去的美丽重新绽放。
     
       十年过去了,那场“5.12”汶川大地震的记忆,却依旧难以抹去。是那场大地震让我们感悟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既已重启生命,便无畏前行。
图为震后废墟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宛如死寂中燃起的希望。中国青年网通讯者 周蜓蜓 摄

(原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8821&app_version=1.1.0&sid=153239&time=1535446849&signature=L9glp5xY6RDENobMmkVO75OMLAI9Zq18GPZQwnj20JBreK3Ayz&sign=bf303cab3faa4c00642e19fd17e98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