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18年,不经意间,中国又已经走过了十年了。这十年间,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我们正式启用了辽宁舰;我们首次因为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收获了诺贝尔奖......十年间,太多太多的突破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但十年前发生在汶川的那场地震带来的殇痛,永永远远地被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而在那场灾难中凭着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幸存者们,也让他们的故土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宝山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山高路又险,村穷人心散,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是十年前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宝山村是"山青水又秀,村强民更富,村民住别墅,家家文明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六个核桃调研团队走进了宝山村,寻找问题的答案。队员来到彭州市龙门山政府实地调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丰 摄
在实地调研之前,队员们对宝山村的致富原因在网络上进行了大致了解。宝山温泉度假区、太阳湾景区等乡村旅游业的振兴发展,也让队员们产生了些许疑惑——旅游企业的飞速发展,会不会存在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呢?在走访调查中,队员们也就此疑惑进行了提问。“宝山村没有贫困户。”宝山温泉酒店的大厅里,企业经理如是说道。听到这样的回复,队员们都保留着三分的怀疑态度。十年前的地震对宝山村的打击是沉重的,光是经济方面就损失了27.8亿元。这些损失足以摧毁一个小小山村村民们的意志,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年实现零贫困户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了。而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却注意到,不同与往常在农村里常见的青砖灰瓦的平房,宝山村里更多的是精致的别墅,除了旅游的龙头企业,还有许多村民办的农家乐,生意也是红红火火。采访中,队员们反复求证,最终仍带着些许的不可思议,确认了现在的宝山村真正地实现了“零贫困户”。十年前,大自然带走了这里的许多,十年后,宝山村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片土地上又获得了大自然的馈赠。这样共同致富、其乐融融的局势,除了村民们的智慧与勤劳,也少不了当地政府选择的“集体主义”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对乡村旅游业的支持,各具特色的个体产业和龙头企业也维持初心,坚定不移地跟着政府走,“众人拾柴火焰高”,宝山村的变化少不了每一位村民的付出。
走在宝山村的路上,不少村民在和煦的阳光下摆上一两张桌子,有的围着桌边嗑瓜子闲谈,有的打着麻将还热情地给队员们打个招呼,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十年重建,重建的不仅仅是企业,重建的更是心灵上的裂痕。宝山村村民们做到了,他们即使面对过铺天盖地的黑暗,却没有被侵蚀,反而坚强地撕开黑暗,让阳光重新普照到这片土地,洒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这次社会实践至此也就告一段落了,除却对宝山村村民们的敬佩,留在心里的还有许多感动。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发愤图强,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通讯员 申师弋)